臨近10月,今年國慶檔影片已蓄勢待發。其中,貓眼專業版數據顯示,“想看”《姜子牙》的人數已超過130萬,暫列國慶檔第一名。

你印象中的姜子牙是什麼樣?是一個坐在河邊釣魚的垂垂老者,還是神話傳說中擁有法力的大仙?

其實,史籍中有關姜子牙的記載可能和你的想象有着不小的差距。另一方面,由於文學作品、民間傳說的廣泛流傳,姜子牙真正的歷史形象今天已經變得模糊不清,甚至有着多種完全不同的面孔。

製圖:李雪瑤

猛將還是老者?

現存較早直接記述姜子牙內容的文獻當屬《詩經》。其中的姜子牙有着“鷹擊長空”般的勇武。

《毛詩註疏》還進一步對此說明:姜子牙身爲大將,輔佐武王,在伐紂的戰爭中,其勇武爲人稱道。

這似乎和大多數印象中的姜子牙形象不同。

《史記》中對姜子牙的“武勇”有明確記載,在武王伐紂的戰爭中,正當雙方大軍擺開陣勢決戰一觸即發的時候,姜子牙率領一小隊勇士當先衝陣。

也就是說,在《史記》的這段記載中,姜子牙並非一個垂垂老者的形象,更像是一員身先士卒的武將。

漢代趙岐爲《孟子》作注時也提到姜子牙,其評價是“有勇謀,而爲將”。

雖然在漢代,姜子牙還是武將形象,但可以肯定的是,當時已經出現了與姜子牙相關的不少傳說故事。即便在《史記》中,關於姜子牙也有着自相矛盾的說法。

例如,雖然司馬遷在《史記》中提到姜子牙“勇武”的一面,但同時也記載了年老的姜子牙借釣魚的機會見到周王的故事。只是,這裏並未提及姜子牙當時的具體年齡。

而記錄歷史故事及傳說的《說苑》則說,姜子牙是在70歲時遇到周文王的。

我們很難想象,“年老”的姜子牙是如何在戰爭中衝鋒陷陣的。另一方面,從漢代史籍文獻來看,“姜太公釣魚”的故事流傳甚廣。

與此相關的汲縣(今河南衛輝)東漢時已設廟宇祭祀姜子牙。當地傳說,姜子牙曾經在汲縣附近釣魚。因此,“城東門北側有太公廟”。

製圖:李雪瑤

戰神還是軍師?

事實上,由於戰功卓著,在相當一段歷史時期內,姜子牙都是作爲“戰神”被祭拜的。

例如,唐天寶年間,還曾讓各地選拔出來的武舉人去拜謁太公廟,也就是祭祀姜子牙的廟。

同樣是唐代,姜子牙還被封爲“武成王”,可見當時的太公廟基本等同於拜祭“武神”或“戰神”的場所,具備國家“武廟”的功能。

製圖:李雪瑤

到宋代,人們對於姜子牙的祭祀又有些微“升格”。

可到了文學作品中,姜子牙的形象從武將逐漸變成了類似諸葛亮的形象。

在元代出現的《武王伐紂平話》中,姜子牙已經不怎麼衝鋒陷陣了,不過還是掌控戰局,算無遺策,似乎更偏向於一名軍師。

更爲戲劇性的變化出現在明代。洪武二十年,禮部奏請仿效前代,“立武學,用武舉,仍祀太公,建昭烈武成王廟”。可朱元璋卻否定了這個提議。他認爲,姜子牙作爲周天子分封的臣子、諸侯,前代的祭祀禮儀並不合適。於是,廢除姜子牙的武成王封號及其祭祀。幾乎與此同時,全國各地開始大量建設關羽廟。

從此,世人印象中的“武神”從姜子牙逐漸轉化爲關羽的形象。

製圖:李雪瑤

神仙還是普通人?

明代《封神演義》則進一步將姜子牙神化,各種法術出現在故事中。

例如,《封神演義》第四十八回中,姜子牙運用某種法術除掉趙公明:“子牙拜了六七日後,趙公明神散而不歸,不覺昏沉,只是要睡。半月後,趙公明越覺昏沉,睡而不省人事。”姜子牙還曾讓李靖等人利用桃木、犬血等佈陣。這些當然都與《封神演義》這部作品的整體風格有關。

但另一方面,在《封神演義》中,姜子牙形象給人的感覺開始接地氣,有着普通人的煩惱。這多少有些狼狽。

製圖:李雪瑤

小說中,姜子牙花數十年修行,且擅長捉妖、算卦。

不過,他修行後並沒有立刻受到賞識,而是過上了普通人的生活:72歲高齡娶了68歲的“黃花女兒”。婚後,他賣乾麪、開飯館、販豬羊,卻都不成功,還被妻子罵“飯囊衣架,惟知飲食之徒”。

一直到80歲遇到周文王,小說中的姜子牙纔開始運籌帷幄。

同時,《封神演義》中的姜子牙早已不是那個身先士卒的武將形象,更偏向軍師或統帥的身份。

小說裏,姜子牙指揮的軍事行動大多是成功的,可一旦親自上陣就屢嘗敗績。

像第四十七回中,姜子牙與趙公明交手,就被一鞭打死,後被廣成子救活;而第七十二回中,姜子牙也是接連敗逃。

在《封神演義》中,姜子牙既有着普通人的煩惱,同時又具備神仙的法力。

你眼中的姜子牙是什麼形象?

參考資料:《詩經》《史記》《歷史·政治·文學——姜子牙形象的演變與文化內涵》《〈封神演義〉中姜子牙形象的文化意蘊》

(中新網記者 宋宇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