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所周知,蜀漢後期出現了嚴重的人才斷代現象。自從五虎上將老的老,死的死之後,蜀漢一時之間陷入了沒有武將可用的尷尬局面。一度出現:"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這般尷尬的境地,那麼除了戰功彪炳的蜀漢太守魏延之外,蜀漢後期唯一能夠抵擋張郃的武將是誰?接下來就以正史爲範本爲大家簡要的介紹一下這個問題。

首先先來介紹一下漢中太守魏延。

說起魏延這個人,演義當中頗有些對不起他。又是天生反骨,又是被諸葛亮所瞧不上的。但是其實正史當中的魏延,用一句話來形容就是:"沒有關羽的命,得了關羽的病"爲什麼魏延還和關羽有了關係呢?其實關羽這個人大家都瞭解,其武藝高強,能力出衆,唯一的缺點就是太傲氣,與同僚的關係實在是太差,最後兵敗麥城。而魏延在這方面與關羽一樣,都是傲氣十足的人。最終他因爲與楊儀的爭鬥被殺。

但是魏延的個人能力實在是沒得黑。當時來說魏延是漢中防線的第一負責人,擔任着漢中太守這一重要職務,同時還是鎮北將軍。當時來說其地位僅僅次於四徵將軍,已經成爲漢中地區軍政一把抓的最高統帥。

而魏延並沒有辜負劉備對於他的期盼,鎮守漢中十餘年,曹魏兵馬不得寸進,可以說是一位十分優秀的將領,後來魏延更是在征討西涼的時候立下了大功,成功擊破了曹軍,因此被升爲徵西將軍,正式成爲蜀漢最頂級的將領之一。可以說如果排出正史當中蜀漢的五虎上將,必定有着魏延的一席之地。可以說魏延出身於微末,得到劉備賞識,能攻能守,最後因爲與楊儀的矛盾被殺,一代名將死後卻沒能留下好名聲不得不讓人唏噓。

其次再來說一說張郃,其實張郃也是一名被低估的名將。

其在正史當中可以說是保全魏國的大功臣之一。早年來說,其在官渡之戰當中因爲袁紹的猜疑而選擇歸順於曹操。後來跟隨曹操南征北戰,先後參與平定北方,征討馬騰,漢中之戰等戰役,雖然也曾經在巴西之戰當中被張飛所擊敗,但是其統兵能力還是值得肯定的。

而張郃可因說是曹魏的大功臣之一,不僅僅是因爲其之前的南征北戰。更是因爲街亭之戰當中打敗了馬謖,幫助曹魏穩定了局勢。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期間,隴右三郡叛亂響應,關中響震。如果任由諸葛亮取得隴右地區,對於曹魏可以說就是以餈非常致命的打擊。蜀軍就可以藉助地形,在曹魏的防線上開一個口子,趁機威逼其北方地區。

這顯然是不能被接受的,而就在此時,張郃率領兵馬,在街亭之戰當中打敗了馬謖率領的蜀軍前鋒。使得曹魏保衛了其防線,逼得諸葛亮不得不選擇退兵,一場危機消弭於無形之中。而張郃也成爲了曹魏的大功臣。

然而如此名將,最終在征討蜀漢的過程當中,司馬懿命令張郃追擊蜀軍,張郃本不願意如此。但是司馬懿執意行動,最後在木門道之戰當中被亂箭射死,其下場令人唏噓不已。而其兒子們被封爲列侯,小兒子更是被封爲關內侯,也算沒愧對張郃征戰一生的功勞。

據《三國志》:諸葛亮復出祁山,詔郃督諸將西至略陽,亮還保祁山,郃追至木門,與亮軍交戰,飛矢中郃右膝,薨,諡曰壯侯。

最後再來說一說除了魏延之外還能擊敗張郃的蜀漢武將,其實相信大家對他也不會陌生。那就是諸葛亮的心腹,姜維。雖然姜維有着許多缺點,譬如好動兵事,軍略激進。可以說蜀漢的滅亡與他放棄漢中防線引狼入室有着極大的關係。但是這並不妨礙其被評價爲一名優秀的武將。

其實姜維當時面對的情況要比諸葛亮時代惡劣的多,當時高平陵之變之後,曹魏內部的宗親與世家大族的權力爭鬥以司馬懿爲代表的世家大族勝利而告終。曹魏勢力的省音得到了統一,而且經過發展,曹魏實力早已經不可同日而語,姜維所面對的壓力要遠遠大於諸葛亮。

而就算在這種情況之下,姜維還是交出了一次極其優秀的答卷。十一次北伐戰爭當中:大勝兩次;小勝三次;相距不課四次;大敗一次,小敗一次。而如果說後蜀漢時代除了魏延還有誰能夠擊敗張郃,那麼就非姜維莫屬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