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所周知,三國時期,各位諸侯國紛紛起兵,相互征伐。而到了三國後期,雖然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局勢已經逐漸穩定下來,但是在穩定之下,卻仍然風雲詭譎,暗波湧動。其中蜀漢內部的紛爭就已經是十分強烈。而提起蜀漢,我們就不得不提起其麾下的五虎上將了。就比如在其中排名第一的武將,關羽。其一生光明磊落,忠義非常,但是卻在襄樊之戰中,死於孫吳之手。實在是令人扼腕嘆息。

而實際上,在襄樊之戰中,關羽原本是沒必要死的。在襄樊之戰後期,關羽因爲兵力不足,派兵向駐兵上庸的劉封、孟達二人請求支援。但是劉封卻以上庸剛佔領不久,需要兵力鎮壓爲由,拒絕出兵救援關羽。這也就間接導致了關羽的死亡。但是在這件事被劉備知曉後,劉備本身其實並不打算殺了劉封。但最終卻在諸葛亮的勸說下,對劉封下了殺手。那麼諸葛亮爲何一定要劉備賜死劉封呢?他的真實目的又是如何?以下便是個人的觀點。

第一、分析劉封的身份與自身所處的尷尬境地

劉封,東漢末年長沙(今湖南湘陰)人。劉封原本姓寇,在劉備投靠劉表之時,因覺劉封確爲不可多得的人才,因此將其收作義子。而劉封此人武藝不俗,性格剛猛,氣力過人,也算得上是蜀漢麾下不可多得的武將。而在劉備與劉璋決裂後,劉封更是跟隨諸葛亮平定益州,因所到之處攻無不克,被封爲中郎將。後在與趙雲、張飛等掃蕩西川之時,更是立下戰功,深得劉備信任。

此時的劉封雖然深得劉備信任,但是很快,劉封就迎來了他人生中的尷尬境地。公元207年,在劉備已經46歲高齡時,劉備身邊的甘夫人懷孕,隨後便生下了劉備唯一的子嗣——劉禪。而劉備此時便有了兩個兒子,一個是認的義子,劉封,另一個就是劉備的親子,劉禪。而綜合看劉備兩個兒子的名字,我們不難看出劉備此人的志向之遠大。"封禪"二字可不是誰都能擔當得起的。

而再說劉禪出生後,劉封所面對的尷尬境地。本來在劉禪沒有出生前,劉封是作爲劉備的繼承人來培養的。畢竟其能力不俗,有勇有謀,也足以擔當大任了。但是劉備的親子劉禪一出生,劉封所面臨的局面就難免有些尷尬了。因爲在當時的世俗觀念中,血緣宗族擁有着至高無上的地位。若劉禪不存在,劉封自然能順利繼承大統,但是不巧的是,劉禪出生了,劉封難免會遭到各界的猜忌和質疑。如此尷尬的境地,劉封自然心理壓力頗大。

第二、諸葛亮爲了正統與大局,因此提出斬殺劉封

上文也提到了,劉封在劉備的親子劉禪出生後,他在蜀漢內部的境地難免變得有些尷尬。但是個人認爲,劉封本人是沒有爭權奪利的意圖的。不然又怎麼會被善識人度事的劉備認爲,劉封是個性情孝順之人呢?但是雖然在劉備眼中,劉封並不是一個野心勃勃的人,但這也並不意味着在其他人眼中,劉封就是這樣的一類人。就例如劉備的結義兄弟,關羽。

在關羽眼中,劉封雖然是劉備所認的義子,但終究不是親子,無法與親子劉禪擁有一樣的待遇。這一點在演義中便有所提及。而個人認爲,諸葛亮之所以提出斬殺劉封的建議,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因爲想要維護蜀漢的血統純正與當時的大局。因爲阿斗纔是劉備的骨肉血親,是正統的漢室後裔。而劉封並非劉備的親生兒子。而三國時期又十分重視出身和血統,在諸葛亮眼中,自然覺得劉封必須要死。

第三、諸葛亮認爲劉封性格剛烈,難以控制,恐被反噬,因此提議賜死劉封

而個人認爲諸葛亮除了出於對蜀漢血統的考慮,以及大局的考慮,建議殺死劉封之外,還有一點重要的因素,是出於對劉封的能力之強的不信任。據史料記載,劉封此人能力不俗,且因很早便加入劉備的陣營,因此在軍中也頗得將士信任。

而相對於劉封的頗有才能,劉禪就要遜色許多。史料記載劉禪能力平平,甚至有些中庸。但也正是因此,劉封對劉禪的威脅纔會更大。據《三國志》記載:"諸葛亮慮封剛猛,易世之後終難制御,勸先主因此除之。於是賜封死,使自裁。"由此可見,諸葛亮之所以極力促進劉封之死,也不過是爲了漢室的大統而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