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時期,日軍爲何沒能打進陝西?專家:怕黃河是原因之一

1937年7月7日,抗日戰爭全面爆發,日本經過了近半個世紀的準備,開始對於我國展開了大規模的侵略戰爭,在戰爭初期,我國雖然進行了積極的防禦,但是因爲武器準備等問題,導致了大半壁江山淪陷,直到武漢會戰之後,日軍失去了戰略進攻的能力,抗戰進入了相持階段。

我們都知道,日本的戰略目標其實就是以戰養戰,而陝西地處關中平原,土壤肥沃,但是整個抗日戰爭打下來,日軍始終沒能打進陝西,這又是爲什麼呢?有很多人認爲是陝西的戰略價值不大,其實並不是。

陝西在日軍的眼中,戰略價值僅次於重慶,因爲拿下陝西,不僅僅可以打通前往新疆等地的通道,同時這裏還有延安,而且當時的陝西,其實是我軍中基層軍事幹部的培養基地,這裏有著名的抗日大學,國民政府在這裏也有軍事學院,所以陝西的戰略價值是很高的。

事實上,日軍對於陝西這一塊地方可以說是垂涎三尺,從1938年,陝西的門戶山西被日軍佔領之後,直到抗戰勝利,日軍大大小小一共發動了20多次進攻,尤其是1941年,國民黨主持的中條山會戰失敗之後,導致了整個中條山失守,日軍前往陝西的通道被徹底的打通。

但是大家都知道,陝西這塊地方,我國古代有着許許多多朝代都建都在這裏,而其中最爲重要的一點就是陝西的地形屬於易守難攻,一方面日軍的機械化部隊在這裏很難發揮出他們的優勢,而且還有黃河天險,日軍曾經六次強渡黃河,但是都被我軍成功打退,再加上我軍在山西境內的游擊隊襲擾日軍的後勤,日軍最終只能撤退。

即使最爲危機的一次,日軍攻佔了陝西北部的府谷地帶,但是在短短几個小時之內,就被我軍收復,而日軍對於整個陝西地區也是無可奈何,只能派出大量的飛機進行轟炸,但是陝西主要以窯洞爲主,所以也能夠比較好的進行防空。

事實上,陝西這一塊地方在抗日戰爭時期是我軍的主要產量地,所以陝西的戰略位置對於我軍來說也是極其重要的,所以必然會有重兵防守,而且陝西有黃河天險,又有易守難攻的地理環境,所以即使日軍想要攻打進來,也非常的困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