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9月28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余健平 通讯员 林晓蕾)年丰时稔、穰穰满家,又到金秋时节,处处弥漫着丰收的气息和喜悦。

昨日上午,2020年海沧区农民丰收节在海沧区东孚街道洪塘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拉开帷幕。此次丰收节以“欢乐庆丰收幸福迎小康”为主题,通过乡村振兴摄影展、电商直播连线、特色农产品展销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展示农业丰收硕果,共享丰收喜悦,提升广大农民朋友的荣誉感、幸福感和获得感,展现海沧乡村振兴新风采、新成效,共话农村美好未来。

近年来,海沧立足对台优势、村庄资源禀赋和乡村发展实际,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三农”工作总抓手,开展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工作,在推进城乡环境整治、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创新等各项工作中取得一定成效。

如今,海沧乡村振兴已从1.0时代,升级为全新的3.0版本,乡村振兴中“旧”与“新”的融合,正是在地耕读文化与台湾社区营造经验深度融合的结果。

改变与时俱 进乡村振兴升级为3.0版本

穿过绿藤攀绕的花果长廊,漫步林荫下的绿道,走进海沧区青礁村芦塘,美丽古朴的乡村画卷展现眼前。

近年来,两岸同胞携手,踩着乡村振兴发展的鼓点,将环境美村、文化兴村、产业强村逐渐落地,芦塘走出村庄空心化、内生能力不足等困境,开启了一次复兴家园的崭新探索,为闽台融合发展、中国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样本。今年,芦塘社被列入厦门市乡村振兴示范村、农村人居环境试点示范村。

然而,芦塘社的改变仍在与时俱进,崭新的梦想业已起航。9月26日,“芦塘小芳公社”成立,这意味着,海沧乡村振兴升级为3.0版本。“芦塘小芳公社”主理人余芳,是芦塘土生土长的一个年轻的妈妈。“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长得好看又善良”——大家都亲切地把余芳叫做“小芳”。

自村里的芦塘书院开办以来,几乎每次活动期间,都会出现芦塘妈妈们帮忙的身影。“四点钟学校”开办时,她们给孩子们送点心,她们更热心参与乡村建设的每个细节,组织维护村里的环境整治工作,一直到成立“爱心妈妈驿站”,形成了一个更持续的工作机制。

小芳从芦塘书院的管理员、村里的导览解说员工作开始,继而发挥自己做手工的特长,带着妈妈和村民、孩子们,创作具有芦塘特点的手工艺品、纪念品,成了芦塘社妈妈们的一个代表性IP。

这段时间,小芳马不停蹄地和芦塘“爱心妈妈驿站”的妈妈们,将日常一起制作的手工作品,有条不紊地装点起“公社”的空间。芦塘的“爱心妈妈”团队,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群体。她们打破固有的农村妇女宅家种地、相夫教子的传统模式,走出小家,共建大家。

乡村与“云端”链接 芦塘开启新传播模式

在“芦塘小芳公社”成立的同时,作为以乡村振兴为母题、由新媒体人驻村营运的新传播工作室,“燕微风乡村振兴新传播工作室”也在芦塘开始试运营。“在移动互联的‘世界’,芦塘的乡村振兴还应该有更多务实、创新的玩法出现。”工作室主理人“燕微风”说,在这几年的海沧乡村振兴历程中,他和伙伴们拿着相机、摄像机和直播装备,走村串巷,记录着乡村变化的点点滴滴,似乎已经从“外来者”变成了海沧的“新住民”。

现在,芦塘妈妈们在做艾草粿时,他们便及时“闯入”,拍摄制作全过程;妈妈们在“爱心妈妈驿站”磨豆浆时,他们带着直播设备“环绕”四周,甚至开始教妈妈们怎样面对镜头做美食直播;在芦塘社有百年历史的举人楼里,他们和小芳一起用镜头讲述遥远的“海丝”和耕读故事;他们采集的这些内容,将经过精心的策划与设计,通过抖音、西瓜视频、微信公众号、小红书等新媒体传播渠道,持续吸纳芦塘乡村IP不断裂变的新“粉丝”。“旧”与“新”的奇妙融合,是陪伴,也是赋能。在芦塘,台湾社区营造师与返乡青年带来的,不只是一门手艺、一个创意,而是移动互联和新媒体运营的全面植入与发酵。而这里的“妈妈”们,也将在她们的土地和家庭之外,一起营造出面向新传播的“云乡村”网红效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