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化”是外来文化与本民族传统文化相互沟通、融合的过程;是外来文化及传统文化改变自己的初始形态,以适应社会文化发展要求的过程;也是两种不同的文化发生碰撞必然出现的一个阶段。[8]在全球多元文化主义的浪潮中,民族文化的本土化与多元化势必会产生一定的“冲突”,民族教育学也不可避免地要面临这一挑战,如何立足本土,联系国际是当今乃至未来民族教育学应当密切关注的问题。

要坚持中华民族多元文化一体格局,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虽然西方的民族教育研究走在前列,但是我们不能一味地照搬照抄其理论研究和经验,应结合我国的国情和社会历史背景,以及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现实情况,有针对性地学习借鉴国外的先进理论与模式,使之本土化,体现出“中国特色”。

民族教育学具有民族学学科的基本属性,在研究过程中最为基本的研究方法便是田野研究。著名人类学家古塔弗格森认为人类学独特价值鲜明体现在方法论,而扎实的田野工作是人类学家的“成年礼”。

民族教育学的学科基础决定了其必然要以田野研究为途径,获取真实的一手文献,才能将民族教育研究做得更扎实更稳固。目前,学界有不少学者的研究缺乏田野调查,或者说做田野的时间非常的短暂,走马观花式的调研很难获取真实可信的资料,必然造成研究成果的空洞与失真,所以,民族教育学研究应重视田野工作,深入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现场,了解并体验他们的真实生活,不断提高民族教育学研究的科学性和严谨的学术作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