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臺州市天台縣赤城街道下抱園村發現南宋末天台抗元軍將徐副尉的徐氏大墓。古墓位於村中一座古庵後山上,由石塊壘砌圍築,沒有墳面墓碑,據說每年由享堂村徐氏族人祭掃,稱爲副尉公墳。據考證,確是抗元英雄徐副尉徐常惠之家族大墓。

南宋德祐二年(1276),蒙元大軍包圍臨安,謝太皇太后自知無力迴天,便以宋恭帝趙㬎的名義向敵軍統帥伯顏投降。與此同時,南宋宗室大臣紛紛出逃,或流入浙東浙南,其中恭帝哥哥益王趙昰、弟弟廣王趙昺在駙馬都尉楊鎮、國舅楊亮節護送下潛出城外,逃往婺州(今金華)、慶元(今寧波)繼續南奔;則伯顏率領的元兵一路追來,追趕不及,準備分兵經天台赴寧海攔截。

天台徐常惠(徐氏宗譜名徐淳)擔任南宋進義副尉,雖是不入流的小武官,無品無級,但得訊後,出於民族大義,招募鄉兵以及族人扼守關嶺勤王抗元,憑藉關嶺險要的地勢和軍民同仇敵愾的英勇搏殺阻擋元兵度關南下,二王(益王、廣王)得以逃至溫州。不願降敵的大臣們以丞相文天祥、陳宜中、陸秀夫及大將張世傑爲首,先後擁立這兩位幼主即位爲端宗、末帝一直到福建、廣東繼續抗元。

後來,元兵改從別的道路攻佔天台,屠戮天台、新昌兩縣,盡滅徐氏之族。新昌儒岙原名徐岙參加阻擊元兵,舉族被滅,倖存者逃至天姥山以東。元兵將徐副尉全家不論男女老少盡皆滅門慘殺,跟隨他一起抗元的外孫陳亨,也同時遇害,以身殉國,可謂忠義雙全。鄉人敬仰徐副尉闔家忠烈,將殉難者全部裹屍瘞埋在一起,修建了一座大墓,稱爲西岸徐氏大墓。幸好在血洗時,徐副尉有一幼子,正好跟着奶媽回臨海宜山王姓孃家省親,就冒名王家子孫得免於難,逃過一劫,徐氏一線遂相延不絕,至元明太平時始恢復徐姓。

徐副尉系屬天台八族徐氏,是南宋理學竹溪先生徐大受六世孫。徐副尉四傳而有徐善述即爲明仁宗的老師,累官春坊左贊善,追贈太子少保,諡“文肅”。徐氏可謂天台右族,理學、忠烈、名臣薈萃於一系。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