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螞蟻重啓19年前保密項目,“B2B版支付寶”能讓更多跨境商家獲益嗎?

記者 | 佘曉晨

在近日舉辦的外灘大會上,螞蟻集團發佈了區塊鏈國際貿易和金融服務平臺Trusple,相當於“B2B版支付寶”。

這也是此次外灘大會螞蟻集團極爲重視的一項發佈。據官方介紹,Trusple是基於螞蟻鏈技術及合作銀行實現跨境貿易的平臺,可實現全鏈路智能化履約。簡而言之,該平臺使用區塊鏈技術解決跨境貿易中的買賣雙方信任問題。

基於上述定位,螞蟻集團將該平臺看作是螞蟻內部19年前一項“保密項目”的重啓。

在早期阿里巴巴的B2B業務裏,公司希望研發出基於信任的中間擔保交易技術和能力,特別是在跨境貿易之中。但由於當年沒有足夠的技術和能力,而跨境貿易涉及很長的流程和境內外各方機構,真正做起來非常複雜,因此他們沒有繼續做下去,這一思路之後用在了支付寶的研發中。

在傳統跨境貿易中,交易雙方拖欠款項、拖延發貨的事情較爲常見,後續就會產生一些收款的困難。在接受界面新聞等媒體採訪時,螞蟻集團副總裁、智能科技事業羣總裁蔣國飛表示,企業跟企業之間的貿易關係要比B端跟C端之間的付款要複雜得多,同時貨物還涉及很多的物流問題。

他表示,在Trusple平臺,當買家和賣家產生一筆貿易訂單後會自動上鍊並開始流轉,銀行則基於訂單約定的付款條件自動進行支付,避免了傳統模式下賣家需督促買家去線下操作轉賬的問題,同時也能防止部分客戶惡意拖延付款時間。

Trusple平臺的主要客戶是中小商家,而首次使用該平臺的商家來自於阿里巴巴國際站的湖北晶燦玻璃製品有限公司。

公司總經理袁女士介紹稱,他們的工廠在湖北,在浙江義烏做生意。今年9月,她通過Trusple平臺把公司主打的水晶飾品銷往墨西哥,次日就收到貨款。在此之前,交易時間通常需要一週。袁女士預計,在使用Trusple平臺後,明年的訂單量至少可以實現30%的增長。

區塊鏈技術聽起來很複雜,但Trusple平臺的邏輯不難理解:利用區塊鏈技術的透明、可追溯,讓交易流通信息全程上鍊,最終實現交付週期的縮短。

袁女士表示,一些大客戶的單筆訂單在100萬美元左右,客戶必須要付清至少70%的貨款,但剩下30%的欠款還是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在Trusple的支撐下,只要客戶在平臺上和合作的銀行簽署了協議,他們就可以在系統中擬好訂單等待客戶確認,之後即可生產。

關於具體如何實現這一流程,蔣國飛解釋稱,在Trusple平臺中,買家和賣家的錢被鎖在當地的銀行賬戶中,兩個銀行之間通過智能合約進行交易,只要條件一滿足,比如見到提貨單或是面單,就可以自動匯款。“實際上是通過銀行之間智能合約的協同關係,更好地鎖定貿易的確定性。”

螞蟻鏈貿易金融部總經理馬啓勝介紹稱,Trusple平臺數字化了兩類內容:一個是身份問題,即買家和賣家是誰、在哪裏;二是交易數據,即買了什麼、付了多少錢和物流的情況。在這一過程中,平臺提供的生態會進行交叉驗證,保證數據的真實性,然後把數據傳到鏈上去,之後平臺和銀行之間交互,幫助銀行降低貿易風險,提供金融服務。

此外,由於跨境因素的介入,銀行也成爲Trusple平臺上的重要一環。目前,法國巴黎銀行、花旗銀行、星展銀行、德意志銀行、渣打銀行成爲Trusple首批合作伙伴。

早在2018年,渣打銀行和螞蟻就進行了合作,但當時主要涉及的是C2C的轉賬交易。對於此次合作的原因,渣打銀行大中華及北亞地區數字銀行及聯盟部董事總經理許天偉表示,在國際貿易過程中,物流、信息流、資金流這三個方面的數據通常是依次滯後的,Trusple把這些信息的滯後整合在一個平臺裏面,使銀行資金流能夠儘快地跟進。

和“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一樣,螞蟻鏈介紹的願景十分美好——通過區塊鏈技術解決信任問題(“Trusple”的寓意即“Trust Made Simple”)。螞蟻公佈的數據顯示,螞蟻鏈連續四年全球區塊鏈專利申請第一,解決了50多個場景的信任問題,目前每天“上鍊量”超過1億次。

但要真正進行普及應用沒有那麼簡單,這一平臺的盈利模式也並不明晰。同時,螞蟻集團目前已經和中國遠洋海運集團、上港集團達成了戰略合作,而這些實踐都處在較爲初期的階段,未來Trusple平臺是否能真正在跨境商家中普及,還有待時間驗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