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所周知,在三國曆史當中,關羽作爲蜀漢的一員大將,同時作爲劉備的義弟,可以說是戰功彪炳。在蜀漢集團當中的位置可以說是非常的高,負責鎮守荊州地區。但是讓人感到奇怪的是在關羽死後,劉禪封其爲壯繆侯。

那麼問題就來了,我們都知道關羽最早是漢壽亭侯,相信他掛印封金的故事大家都聽過,那劉禪爲什麼又要把關羽封爲壯繆侯?這是不是因爲關羽丟失了荊州,劉禪對他的貶斥呢?其實事實並非如此,接下來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這個問題。

首先先要說明一下,漢壽亭侯爲關羽的爵位,壯繆侯是關羽的諡號。

二者之間其實根本就不存在什麼衝突,也不存在劉禪貶關羽爲壯繆侯這種事情。接下來就中國古代的爵位和諡號進行一下介紹,幫助大家瞭解一下這方面的知識。

一般來說,三國時期的爵位劃分基本上是沿襲了漢朝的二十等爵制度,但是並非完全的繼承,而是在整體爵位稱號上面有所異同。除此之外兩漢時期有一個規矩,那就是軍功不得封侯,也就是說將領們無法獲得爵位,哪怕是最低等的爵位,都不可以。

但是這一規矩到了動盪的東漢末年,顯然就並不是非常符合當時的狀況了,畢竟俗話說得好:槍桿子裏面出政權。而這在東漢末年的三國時期可以說彰顯的淋漓盡致,劉備,曹操,孫權三個人之所以能夠成就霸業,可以說離不開手底下一羣武官的幫助,而這也就促使在三國時期放開了武官不得封侯的規矩。像我們所熟知的張遼,關羽等人,都有着爵位。

而說起來諡號,論起來獲取難度要遠遠低於爵位,諡號是人死之後,後人給予評價的文字,身份限制並不是很大。第一種來說就是官諡,也就是官方給予的諡號,是後人基於此人表現所給予的,在這其中又分爲上諡,平諡,下諡三種,對應了對於此人一生的評價。

一般來說獲得官諡的都是有着一定名聲的人物,雖然獲取難度也不低,但是相對於世代承襲的爵位來說,難度還是大了不少的。而除此之外還有着私諡的存在,是用於有名望的學者、士大夫死後,由其親戚、門生、故吏爲之議定的諡號,這一方法更是極大程度的降低了其獲取難度。

其次再來了解一下正史當中關羽的一生。

在演義當中關羽的形象可以說是深入人心,而在正史當中的關羽其實基本上與演義一致,只是在一些細節上被羅貫中加以藝術加工。接下來就來介紹一下正史當中關羽的一生。

早期來說,關羽先是跟隨劉備征討黃巾軍,獲得了一定的名聲,但是要注意的是正史當中關羽並沒有參與到酸棗會盟當中,斬殺華雄的是孫堅,並非關羽。也就是說溫酒斬華雄在正史當中並不存在,僅僅是羅貫中在小說當中的藝術加工。而再後來,劉備前往徐州,被曹操所擊敗。關羽因此與劉備失散,轉而選擇暫時委身於曹操麾下。

而在這段時期,關羽的表現可以說是十分的亮眼,先是斬顏良誅文丑,立下了非常大的功勞。後來又回到了劉備麾下,參與了赤壁之戰等一系列重要的戰爭。最後關羽成爲了荊州地區的軍事長官,打贏了樊城之戰,但是因爲糜芳等人的出賣,最後兵敗麥城,不幸被殺,結束了傳奇的一生。

最後再來了解一下,爲什麼關羽的諡號爲壯繆侯。

關羽所得壯繆的諡號,並不算是上面好的諡號,武而不遂曰壯,名與實爽曰繆,意思是雖然這個人武力高強,可惜志向並沒有實現、雖然具有很高的名聲,但是卻有些名不副實。

其實這也與關羽的結局有着很大的關係,當時來說,荊州地區作爲蜀漢的大糧倉與兵源地,有着極其重要的戰略意義。北據曹魏,東抗孫吳,可以說如果荊州失去,蜀漢國運不保。偏偏就是這個情況下,關羽發動了北伐戰爭,打響了樊城之戰,雖然斬殺龐德,生擒于禁,威震華夏。

但是後方守備空虛,使得東吳趁虛而入,最終丟了荊州,從大戰略來說毫無疑問是失敗的,而關羽也沒有達成他進軍北伐的目標。壯繆一詞,其實就是對其一生的總結,而劉禪所給出的這一總結,其實有失公允。畢竟關羽也算是蜀漢開國元勳,用這樣的詞形容,實在是不妥。那麼關於這個問題你怎麼看待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