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教育部新規給研究生學位“擠水”,讓不合格的學生分流淘汰

近年來,中國的研究生招生規模近年來持續擴張,從2016年的約80萬人增加到2020年的110萬人左右,在學研究生更是達到了300萬人。

中國已成爲世界研究生教育大國,如何嚴把研究生教育的質量關,建設研究生教育強國?9月28日,教育部官網發佈了《國務院學位委員會 教育部關於進一步嚴格規範學位與研究生教育質量管理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若干意見”)。

教育部學位管理與研究生教育司(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負責人表示,質量是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的生命線。此次印發《若干意見》就是要落實全國研究生教育會議精神,從進一步規範管理入手,強化底線意識和質量意識,加強制度建設和制度執行,嚴格執行研究生培養全過程質量控制,促進研究生教育質量提高。

敢於讓不合格的學生畢不了業

一直以來,研究生教育被認爲是“嚴進寬出”,這對培養質量提出了挑戰。

上述教育部學位管理與研究生教育司(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負責人在答記者問中表示,研究生教育質量的提高,歸根結底要體現在每一個研究生嚴格自律和自我提升上,要靠每一個學位授予單位嚴格把關。現在比較突出的問題是制度執行不嚴格、不到位。

爲此,《若干意見》以學位授予單位爲責任主體,要求根據情況的新變化、新要求,對有關制度進行補齊補強,加強招生、培養、學位授予的全過程質量管理,落實各環節主體責任,特別是要前移質量關口,完善和落實研究生分流退出機制,對不適合繼續攻讀學位的研究生要及早按照培養方案進行分流退出。

具體措施包括堅持質量檢查關口前移,切實發揮資格考試、學位論文開題和中期考覈等關鍵節點的考覈篩查作用;加強學位論文和學位授予管理;做好學生分流退出服務工作,嚴格規範各類研究生學籍年限管理等。

從最近一兩年的趨勢來看,一些高校已經在執行分流淘汰機制。8月3日,南方醫科大學擬對16名研究生作退學處理。四川大學在不久前一次性清退了200多名研究生,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等也都曾發佈碩博研究生的退學名單。

江蘇省曾介紹,研究生分流淘汰的主要原因有3個,一是無法完成學業,二是中期考覈不合格,三是極少部分學術不端。

對於學術不端的情況,此次《若干意見》也專門提到“健全處置學術不端有效機制”,其中,對有學術不端行爲的當事人以及相關責任人,根據情節輕重,依法依規給予黨紀政紀校紀處分和學術懲戒;違反法律法規的,應及時移送有關部門查處。對學術不端查處不力的單位予以問責。

上述教育部學位管理與研究生教育司負責人表示,廣大導師要切實履行立德樹人職責,管理部門要把抓督查、抓執行貫穿管理全過程,堅決給學位“擠水”,防止“走過場”“做虛功”。

強化導師質量管控責任

在研究生教育中,導師是研究生培養第一責任人,除了教書育人之外,導師還需要嚴格把關學位論文研究工作、寫作發表、學術水平和學術規範性等。《若干意見》也專門提出“強化指導教師質量管控責任”。

具體而言,研究生導師不安排研究生從事與學業、科研、社會服務無關的事務。關注研究生個體成長和思想狀況,與研究生思政工作和管理人員密切協作,共同促進研究生身心健康。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導師要綜合開題、中期考覈等關鍵節點考覈情況,提出學生分流退出建議。

《若干意見》還專門強調了師德師風,提出學位授予單位建立科學公正的師德師風評議機制,把良好師德師風作爲導師選聘的首要要求和第一標準。

在提高導師的指導能力方面,《若干意見》提出,完善導師培訓制度,各學位授予單位對不同類型研究生的導師實行常態化分類培訓,切實提高導師指導研究生和嚴格學術管理的能力。首次上崗的導師實行全面培訓,連續上崗的導師實行定期培訓,確保政策、制度和措施及時在指導環節中落地見效。

在導師的考覈和激勵約束機制方面,《若干意見》提出,將研究生在學期間及畢業後反饋評價、同行評價、管理人員評價、培養和學位授予環節職責考覈情況科學合理地納入導師評價體系,綜合評價結果作爲招生指標分配、職稱評審、崗位聘用、評獎評優等的重要依據。

對師德失範、履行職責不力的導師,視情況給予約談、限招、停招、取消導師資格等處理;情節較重的,依法依規給予黨紀政紀處分。

此外,《若干意見》還提出,完善導師和研究生申辯申訴處理機制與規則,暢通救濟渠道,維護正當權益。當事人對處理或處分決定不服的,可以向學位授予單位提起申訴。

(作者:王帆 編輯:李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