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詠青繪水彩畫《岸草溪蘋綠未勻》,刊1914年9月《遊戲雜誌》第9期

舶來的水彩畫在中國流傳開來,是從上海開始的。從土山灣畫館走出的徐詠青(1880-1953),被譽爲“中國水彩畫第一人”。可惜,很長一段時間,徐詠青像是活在傳說中——他的名字多見於各類美術史著作,而他的繪畫作品面貌卻甚爲少見。

近日,“紀念徐詠青誕辰140週年”繪畫文獻展和研討會於上海徐家彙源遊客中心二樓舉辦,多達約30幅徐詠青繪畫露出真容,一併亮相的,還有不少與徐詠青相關的文獻檔案。它們共同豐滿着人們對於這位“中國水彩畫第一人”的認識。展覽之所以選在徐家彙源,是因爲這一帶正是徐詠青藝術起步的地方——當年的土山灣畫館就在這一帶。

原來,徐詠青值得被記住的,不僅僅是他在水彩畫方面的成就。

民國初年的徐詠青肖像,刊1914年10月10日《禮拜六》19期

徐詠青,上海松江人,幼年時被土山灣孤兒工藝院收養,9歲隨劉德齋習畫。這劉德齋,是土山灣存續百年間執掌畫館時間最長、影響也最大的一位。而徐詠青則被公認爲畫館衆多學生中聲譽最隆的傑出代表。

此次展覽的策展人、近代史研究專家、上海圖書館研究員張偉告訴文匯記者,徐詠青是劉德齋最喜愛的學生。劉德齋曾屢屢爲徐詠青單獨講課。在畫館歷年的諸項科目考試中,如畫真人稿(人物寫生)、臨石膏像、臨五色花鳥畫、花卉寫生、書法等,徐詠青幾乎每項都考第一,因此而屢獲獎勵。日後,劉德齋又親自安排畫館油畫水平最高的老師王安德向徐詠青單獨傳授油畫技法。1898年徐詠青滿師後,因繪畫成績好,得以和王安德等一起成爲畫館中有資格對外承接油畫定單的少數幾人之一,劉德齋爲報王安德的傾心教育之情,還自己掏出兩塊銀元表示酬謝。

此次展覽中就有一張珍貴的合影,見證了這份師生情誼。這張合影攝於1912年4月,劉德齋70歲生日,畫館在龍華百步橋爲其祝壽,徐詠青以老學生的身份特地趕來爲老師祝壽。三個月後,劉德齋就因病辭世了,這張照片,很可能是這對師生唯一一次合影。

徐詠青繪雜誌封面作品,1912年9月《婦女時報》第8期

理解徐詠青的藝術,繞不開他在商務印書館等書局的工作經歷。

徐詠青是1905年5月進入商務印書館從事美術工作的。此次展覽展出的一套商務印書館出版於1906年2月的《中學鉛筆習畫帖》,署名“商務印書館”編輯,很可能是徐詠青進商務印書館的“投名狀”,因其當時名頭不大,故“商務”未讓他署名。這套習畫帖共6冊,循序漸進,非常適合當作繪畫教材,也完全能夠作爲自學範本,故十分暢銷——至1907年11月,這套書已經五印,1911年5月十印。

“這套書中的範畫全部都是西畫,可以看出一定出自經過嚴格西畫訓練的畫家之手;而且,我們如果將此套教學用書和土山灣畫館當年的教材《繪畫淺說》和《鉛筆習畫帖》作一番比較,兩者的承繼關係可說一目瞭然。這完全符合徐詠青的身份,而在當時的商務印書館則根本找不出完全符合這種條件的第二人。”張偉說。

人們也能在此次展覽中看到徐詠青爲商務印書館及其他書局出版的雜誌所畫的很多封面,其中包括有正書局的《小說時報》(1909年創刊)、《婦女時報》(1910年創刊)和商務印書館的《婦女雜誌》(1915年創刊),總數有幾十幅之多。

張偉告訴文匯記者,在此之前,中國雜誌的封面畫主要爲裝飾圖案、實物花草等,冷峻素雅,但卻遠離社會,缺少人間煙火氣。而徐詠青繪製的這些封面,大多數爲時裝婦女,無論是人物本身以及她們所穿服飾和周邊器物,都來自於實際生活,反映的是當時的社會;而且,出現在他畫筆下的婦女形象,幾乎都是投身社會的讀書女子,而非以往純粹依賴男人的賢妻良母。“徐詠青的這些人物畫作品,不但開創了封面畫反映現實的先河,而且也成爲他以後參與創作月份牌的一次可貴實踐。”

這些創作背後,還藏着徐詠青更深一層的美術觀。在他看來,美術從來不是“不食人間煙火”的虛空之物,而恰恰就是日常生活的延伸,何況當時還略顯小衆,少爲人知的水彩畫,更需要有人向市民普及。他想用自己手中的畫筆,讓人們享受美術帶來的美好。

徐詠青1914年爲《時報》創刊10週年繪時裝仕女圖

在商務印書館,徐詠青還開班授課,培養了一大批美術人才。日後在月份牌畫界叱奼風雲的杭稚英、金梅生、金雪塵等名家,都是徐詠青的學生。

徐詠青自己也畫月份牌,並且他的月份牌十分有特色,幾乎無一例外是以水彩畫的,大多畫的是風景,有別於當時市面上以人物爲主的月份牌。

且看此次展出的徐詠青於1923和1924連續兩年畫的亞細亞火油洋燭月份牌《深山古剎》和《杭州靈隱寺》,以及同時期畫的南洋兄弟菸草公司月份牌《蘇州虎丘塔》,煙雨迷濛,古味森然,山色空靈,物人蔘差,虛實相間,乾溼並舉,不僅造型、立體感表現得極其精確,而且質感飽滿,色彩厚實明亮,給人以清新厚重之感。這樣的畫面無不顯示出他自小打下的堅實的素描和色彩基礎。日後畫名馳譽歐洲的張充仁曾說:“在他(徐詠青)之後中國纔開始有了真正的水彩畫家。”

徐詠青爲英商亞細亞火油洋燭繪1924年月份牌《深山古剎》

當時的月份牌創作,流行合作互補的“雙人繪”。此次展覽中就有一些這樣的作品。例如,有幅名爲《樹下沉思圖》的月份牌,是徐詠青與鄭曼陀在1920年代初合作繪製的,徐詠青主畫風景,鄭曼陀負責人物,兩位畫家各展所長。還有一幅創作於1920年的月份牌,來自徐詠青和丁雲先的合作,是爲華成火險公司繪製的,徐詠青依然承擔的是畫中的風景部分。

值得一提的是,徐詠青並非完全不畫人物。1924年和1925年,他連續兩年都爲韋亷士醫生藥局畫過人物主題的月份牌。1924年畫的一幅,畫面是一戶四口之家溫馨的室內圖景;1925年畫的一幅,畫面是一位年輕的母親將年畫娃娃般的孩子扛在肩頭。這兩幅作品都現身此次展覽,讓人們得以看見徐詠青不爲人知的另一面。

徐詠青繪《韋廉士醫生藥局1925年月份牌》

研討會上,專家們認爲,以徐詠青以及這個展覽作爲切口,值得展開的研究還有很多。

例如,有人提出,從此次展出的徐詠青當年課堂示範的素描中,能夠看到很多寫意的成分,看到筆鋒,這似乎意味着他在繪畫教學中拿來西方的東西時,已經做出了一些東西方融合的探索,圍繞這種探索的研究值得深入下去。

也有人說道,今天上海的年輕人喜歡畫水彩畫的有很多,朱家角也早就有了國際水彩畫雙年展,上海水彩畫的脈絡應該讓更多的人知道。

徐詠青繪素描《一片白色》,刊1930年4月6日《藝友》第1期

作者:範昕

編輯:姜方#水彩畫#商務印書館#土山灣收藏

民國初年的徐詠青肖像,刊1914年10月10日《禮拜六》19期

徐詠青,上海松江人,幼年時被土山灣孤兒工藝院收養,9歲隨劉德齋習畫。這劉德齋,是土山灣存續百年間執掌畫館時間最長、影響也最大的一位。而徐詠青則被公認爲畫館衆多學生中聲譽最隆的傑出代表。

此次展覽的策展人、近代史研究專家、上海圖書館研究員張偉告訴文匯記者,徐詠青是劉德齋最喜愛的學生。劉德齋曾屢屢爲徐詠青單獨講課。在畫館歷年的諸項科目考試中,如畫真人稿(人物寫生)、臨石膏像、臨五色花鳥畫、花卉寫生、書法等,徐詠青幾乎每項都考第一,因此而屢獲獎勵。日後,劉德齋又親自安排畫館油畫水平最高的老師王安德向徐詠青單獨傳授油畫技法。1898年徐詠青滿師後,因繪畫成績好,得以和王安德等一起成爲畫館中有資格對外承接油畫定單的少數幾人之一,劉德齋爲報王安德的傾心教育之情,還自己掏出兩塊銀元表示酬謝。

此次展覽中就有一張珍貴的合影,見證了這份師生情誼。這張合影攝於1912年4月,劉德齋70歲生日,畫館在龍華百步橋爲其祝壽,徐詠青以老學生的身份特地趕來爲老師祝壽。三個月後,劉德齋就因病辭世了,這張照片,很可能是這對師生唯一一次合影。

徐詠青繪雜誌封面作品,1912年9月《婦女時報》第8期

理解徐詠青的藝術,繞不開他在商務印書館等書局的工作經歷。

徐詠青是1905年5月進入商務印書館從事美術工作的。此次展覽展出的一套商務印書館出版於1906年2月的《中學鉛筆習畫帖》,署名“商務印書館”編輯,很可能是徐詠青進商務印書館的“投名狀”,因其當時名頭不大,故“商務”未讓他署名。這套習畫帖共6冊,循序漸進,非常適合當作繪畫教材,也完全能夠作爲自學範本,故十分暢銷——至1907年11月,這套書已經五印,1911年5月十印。

“這套書中的範畫全部都是西畫,可以看出一定出自經過嚴格西畫訓練的畫家之手;而且,我們如果將此套教學用書和土山灣畫館當年的教材《繪畫淺說》和《鉛筆習畫帖》作一番比較,兩者的承繼關係可說一目瞭然。這完全符合徐詠青的身份,而在當時的商務印書館則根本找不出完全符合這種條件的第二人。”張偉說。

人們也能在此次展覽中看到徐詠青爲商務印書館及其他書局出版的雜誌所畫的很多封面,其中包括有正書局的《小說時報》(1909年創刊)、《婦女時報》(1910年創刊)和商務印書館的《婦女雜誌》(1915年創刊),總數有幾十幅之多。

張偉告訴文匯記者,在此之前,中國雜誌的封面畫主要爲裝飾圖案、實物花草等,冷峻素雅,但卻遠離社會,缺少人間煙火氣。而徐詠青繪製的這些封面,大多數爲時裝婦女,無論是人物本身以及她們所穿服飾和周邊器物,都來自於實際生活,反映的是當時的社會;而且,出現在他畫筆下的婦女形象,幾乎都是投身社會的讀書女子,而非以往純粹依賴男人的賢妻良母。“徐詠青的這些人物畫作品,不但開創了封面畫反映現實的先河,而且也成爲他以後參與創作月份牌的一次可貴實踐。”

這些創作背後,還藏着徐詠青更深一層的美術觀。在他看來,美術從來不是“不食人間煙火”的虛空之物,而恰恰就是日常生活的延伸,何況當時還略顯小衆,少爲人知的水彩畫,更需要有人向市民普及。他想用自己手中的畫筆,讓人們享受美術帶來的美好。

徐詠青1914年爲《時報》創刊10週年繪時裝仕女圖

在商務印書館,徐詠青還開班授課,培養了一大批美術人才。日後在月份牌畫界叱奼風雲的杭稚英、金梅生、金雪塵等名家,都是徐詠青的學生。

徐詠青自己也畫月份牌,並且他的月份牌十分有特色,幾乎無一例外是以水彩畫的,大多畫的是風景,有別於當時市面上以人物爲主的月份牌。

且看此次展出的徐詠青於1923和1924連續兩年畫的亞細亞火油洋燭月份牌《深山古剎》和《杭州靈隱寺》,以及同時期畫的南洋兄弟菸草公司月份牌《蘇州虎丘塔》,煙雨迷濛,古味森然,山色空靈,物人蔘差,虛實相間,乾溼並舉,不僅造型、立體感表現得極其精確,而且質感飽滿,色彩厚實明亮,給人以清新厚重之感。這樣的畫面無不顯示出他自小打下的堅實的素描和色彩基礎。日後畫名馳譽歐洲的張充仁曾說:“在他(徐詠青)之後中國纔開始有了真正的水彩畫家。”

徐詠青爲英商亞細亞火油洋燭繪1924年月份牌《深山古剎》

當時的月份牌創作,流行合作互補的“雙人繪”。此次展覽中就有一些這樣的作品。例如,有幅名爲《樹下沉思圖》的月份牌,是徐詠青與鄭曼陀在1920年代初合作繪製的,徐詠青主畫風景,鄭曼陀負責人物,兩位畫家各展所長。還有一幅創作於1920年的月份牌,來自徐詠青和丁雲先的合作,是爲華成火險公司繪製的,徐詠青依然承擔的是畫中的風景部分。

值得一提的是,徐詠青並非完全不畫人物。1924年和1925年,他連續兩年都爲韋亷士醫生藥局畫過人物主題的月份牌。1924年畫的一幅,畫面是一戶四口之家溫馨的室內圖景;1925年畫的一幅,畫面是一位年輕的母親將年畫娃娃般的孩子扛在肩頭。這兩幅作品都現身此次展覽,讓人們得以看見徐詠青不爲人知的另一面。

徐詠青繪《韋廉士醫生藥局1925年月份牌》

研討會上,專家們認爲,以徐詠青以及這個展覽作爲切口,值得展開的研究還有很多。

例如,有人提出,從此次展出的徐詠青當年課堂示範的素描中,能夠看到很多寫意的成分,看到筆鋒,這似乎意味着他在繪畫教學中拿來西方的東西時,已經做出了一些東西方融合的探索,圍繞這種探索的研究值得深入下去。

也有人說道,今天上海的年輕人喜歡畫水彩畫的有很多,朱家角也早就有了國際水彩畫雙年展,上海水彩畫的脈絡應該讓更多的人知道。

徐詠青繪素描《一片白色》,刊1930年4月6日《藝友》第1期

作者:範昕

編輯:姜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