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長跑不行的“洪荒少女”傅園慧不配進游泳決賽?)

長跑不行的“洪荒少女”傅園慧不配進游泳決賽?

▲微博截圖。

這兩天,“傅園慧預賽第一無緣決賽”登上了熱搜榜。“第一”卻“無緣決賽”,這讓網友們紛紛表示看不懂。

可仔細一看,這還不是個別案例。大滿貫得主葉詩文、1500米自由泳預賽中打破亞洲紀錄的王簡嘉禾、男子50米自由泳預賽刷新全國紀錄的餘賀新,以及在預賽中拿下第一名的於靜瑤和方喆,都和傅園慧一樣,因爲“基礎體能測試不過關”而無緣決賽。

與傅園慧等因基礎體能測試不過關而無緣決賽的遺憾相比,體操錦標賽女子跳馬項目,更是上演了“全國大賽表演業餘空翻”的滑稽一幕。

據報道,在這屆全國體操錦標賽女子跳馬決賽上,由於體能測試淘汰的運動員太多,一共只有五個人進入決賽。其中資格賽排名最後一名的選手,估計是知道自己怎麼跳反正都是第五,因此選擇了一個難度最低的前手翻完賽,最終獲得全國第五,央視解說對此也很無奈。

長跑不行的“洪荒少女”傅園慧不配進游泳決賽?

▲微博截圖。

別用長跑能力淘汰了傅園慧葉詩文們

職業運動員也過不了的“基礎體能測試”,到底是怎麼回事?這事還得從今年年初有關部門制定的體測新規說起。

今年2月27日,《體育總局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強化基礎體能訓練惡補體能短板的通知》發佈,要求包括足協、籃協和各級各類國家隊強化基礎體能訓練,惡補體能短板。

國家隊基礎體能測試包括深蹲、臥推、引體向上、3000米長跑等10個項目,要求不可謂不全面。通知的第二條還明確提出:堅持“體能是東京奧運會入場券”的選拔標準。

毋庸置疑,新規出發點是好的。運動員的體能是賽事表現的基礎,也是其競技能力的重要構成部分,有些運動員續航能力不足的短板也確實存在。長期以來,我國體育領域存在“重技術、輕體能,重專項體能、輕基礎體能”現象,與之對應的是,體能已成許多國家運動員自我提升的掣肘。

在此背景下,這次全國游泳冠軍賽增加基礎體能測試,強化運動員體能訓練,提高運動員體能水平,彌補現有短板,本是積極舉措。

可從現在的情況看,基礎體能測試成了“冠軍消滅者”、“名將粉碎機”,這難免引來“矯枉過正”的疑慮:這樣的體測標準有必要搞“一刀切”嗎?

首先,專項運動都有特定的運動要求,綜合體能測試不一定適用,甚至會有衝突。比如說短跑運動員要求爆發力和肌肉強度,強調耐力的體測項目不僅不能提高其運動能力,還會存在訓練目標的衝突。還有些嚴格控制體重的項目,增肌增重過體測和控制體重之間也很難協調。尺有所長,寸有所短,貴在相宜,不宜拿一把尺子去量所有運動員。

其次,賽事制度是有國際通行標準的,也是多年來施行的。強調體測的重要性,強行在成熟的賽事制度中把體測和決賽資格掛鉤,對比賽公平的普遍認知形成了衝擊。畢竟游泳比賽比的是游泳,用長跑能力淘汰了預賽冠軍,決賽的含金量成色確實可疑。

其三,爲了過綜合體測,佔用過多的訓練時間,對運動員的前途和中國體育事業都是損失。傅園慧在這次賽前就“惡補”了體測,遺憾的是洪荒之力也沒能幫她過關。

問題是,對於這些運動健將而言,將來要面對的畢竟是專項運動,體能的比拼再重要,也不能超過專項運動的技戰術能力。投入大量的寶貴精力去過測試,有本末倒置之嫌。

能夠同時爭取世界一流的體能與世界一流的專項運動成績,當然是理想的狀態。讓我們的游泳運動員同時還是長跑健將、臥推達人、引體向上吉尼斯紀錄保持者等,當然是好事,一專多能越多越好。然而,這種全面要求不應該是現實的目標。

基礎體能測試新規直接和決賽資格、“東京奧運會入場券”掛鉤,或許有些用力過猛了。這樣能不能打造最強的中國奧運軍團,顯然是個需要直面的問題。

長跑不行的“洪荒少女”傅園慧不配進游泳決賽?

▲微博截圖。

好的政策意圖還要有合理的實施方法

好的政策意圖還要有合理的實施方法,再重要的管理目標也要尊重客觀規律和專業意見。

重視基礎體能作爲政策導向明確後,具體的實施方案可以讓各個專項運動的專家團隊制定。將提高體能與專項運動的專門訓練相結合,在符合專項運動要求的範圍內合理提高體能,可能是更有效率的方法。

相關的考覈標準和考覈機制也應該以專項運動的專家意見爲主,拿出合理的測試方案。管理部門統管全局、把握方向,把規定做到幾個引體向上算過關的細緻入微,大可不必。

歸根結底,體育管理與很多行業管理不同,一業百態、千差萬別,每一項專業運動都有自身的技術要求和指標,相關部門的政策制定不宜越俎代庖管得過細過寬,更不宜違反科學規律強推。

長跑不行的“洪荒少女”傅園慧不配進游泳決賽?

▲視頻截圖。全國體操錦標賽女子跳馬決賽上,資格賽排名最後一名的選手選擇了一個難度最低的前手翻完賽。

著名體育學者易劍東對引發爭議的“體能測試”作了這樣一番評論:當你把謝震業的3000米跑成績提高到11分時(蘇炳添是13分38秒),再去看看他的100米和200米還能分別跑進10秒和20秒嗎?當你把游泳短距離選手的3000米跑提高到11分乃至12分時,還指望他的100米自由泳提高0.5秒?如果是這樣,中國人就會顛覆世界運動訓練的歷史,就會創造世界競技體育的奇蹟。

這些話或許尖銳難聽,但其中的道理值得重視。在東京奧運會的游泳比賽上,國人希望看到的是代表中國最高專業水準的游泳運動員勇奪金牌,而不是游泳運動員中長跑最好的去創造奇蹟。

說白了,體能好的,專項運動能力卻未必拔尖。要求50米、100米等短距離游泳項目運動員耐力超強,要求800米和1500米等中長距離自由泳項目運動員爆發力驚人,都是拿錯了尺子,由此而來的問題自然也不可避免。

還是儘量避免“一把尺子量所有”吧!

□關不羽(專欄作家)

netease 本文來源:新京報 責任編輯:劉效武_NN4113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