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云:“有取天下之慮,無取天下之量。”這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蘇洵對於三國時期曹操的評價,高瞻遠矚卻無氣度容人。從《三國演義》這本著作裏我們也能夠讀到,他是一個梟雄,帶着曹魏在亂世裏崛起,但最終沒能拿下夢寐以求的地位。這或許是一種遺憾美,但其實從他平日裏極重的猜疑心裏也能看出,這是必然的結果。

正所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無良臣相伴的君主必然是失敗至極的。在曹操的一生裏,他的猜忌心已經導致了太多人才枉死,孔融、楊修、荀彧,這都是一等一的賢臣。同時,他還親手結束了神醫華佗的生命,許多人爲此對之呵斥連連。但其實,在這一件事上他可能並沒有做錯,12年後一切都明白了。

據《後漢書》記載,華佗出生於145年的沛國(安徽亳州)。時值東漢末年,天下動盪,他自小隻能依靠學習醫術謀生。在那個時代,醫者被視爲“低下的行業”,可爲了生存他只能將這門技術研習至精通,少年時期就外出遊歷了。

醫術中的核心,一個是對症用的藥物,另一個就是醫者的技術了。在華佗多年的遊歷中,他一邊在各地學習民間祕術,一邊擴充自己對於藥草的認知。無論是內科還是婦科他都十分精通,並且還留下了極具價值的《青囊經》。

同時,華佗多年的尋訪行醫裏,出色的技術也爲他積累了巨大的名氣。無論是疑難雜症,還是所謂的不治之症,他大多都能找到幾種解決方法。197年他救下了爲救孫權負傷的周泰,198年又治好了陳登的怪病。黃疸橫行的時候,他更是用茵陳蒿救下了一大批無計可施的百姓,被譽爲“神醫”。

也正是因爲這樣的名氣,208年時,曹操請來華佗爲他治療自己多年的偏頭痛。可“聖手”卻只是說道,這個病需要開顱手術才能得以根治。那個時候麻沸散已經被髮明瞭,民間也有很多手術的例子,但是作爲一個生性多疑的曹孟德,他如何會讓人對自己的腦袋動刀?更何況,在那個醫療水平不成熟甚至連無菌環境都沒有的時候,這種手術致死率太大了。

毋庸置疑,曹操聽到這樣的消息雷霆震怒,他立刻懷疑這是蜀漢或者孫吳派來暗殺他的奸細。恰巧這時華佗妻子寄來家書,他直接告罪回鄉不再前來。這種結局自然只會招來曹孟德更大的猜忌,最終,一代名醫被抓捕入獄,拷打之後含恨而死。他的《青囊經》也在這時期遺失,再也沒有出現。

但是對於這件事,我們也不能全部被抨擊遮蔽了,其實他可能並沒有做錯。220年,神醫死後12年曹孟德離世,這就說明了他的病情其實並非華佗所說那麼嚴重。在三國時期的亂世中,12年時間能夠讓曹魏陣營做太多事情了,而這也確實讓後續的魏國有了堅實的基礎。

同時,208年的曹魏剛剛損失了郭嘉,赤壁之戰又一觸即發,他繼續一次殺伐果斷來宣揚自己的威嚴。而且,如果華佗這種神醫在世,那麼他很有可能也會去治療自己的敵人。從這幾個方面來看,曹操還真的沒有做錯,一代梟雄本色畢露。唯一可惜的就是堂堂名醫,最終淪落成了羣雄博弈的犧牲品,這實在是莫大的遺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