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是拳也是手。太极拳练家自然首要研究手的修炼和运用。练拳十年二十载的练家,并没有刻意在手上下功夫,出拳伸手依然拙力不清,本力不退,如何能练好拳,练出功夫来?

在太极拳圈子里可以归成四种手:

第一种重力手或拙力手,也就是本力手。

手上的力没有退掉,将劳动、生活中的手带到拳场,用力手去练拳,“推手”,出手“顶、偏、丢、抗”四大病。

手上的力不但退不掉,反而增加,再会几种招法,更视自己的手为贵,与太极拳拳理相悖。在陈鑫论三十六种病手中很容易找到他们的手。

第二种手是轻力手。

经过一段习拳明理后,手上退掉一些本力,手上功夫有所长进,但出手仍然有力。练习技击“推手”,常常用力手支着对方的手和身体,与对方的手揽在一起,解脱不出来,犯了两人握手病。两人握手,双方用力握在一起为友谊深厚或尊重对方。

太极拳不要握手,要求接手分清你手我手,互相不握手形似握但不着力,彼此不混合。陈鑫将不合拳理拳法规范的手归结为三十六病手。百多年前的先辈拳师已经彻到太极拳修炼中手的重要,告诉我们在练拳过程中会出现病手。我们后来者,为什么还要重犯病手之过呢?轻力手比重力手有功夫了,但瓶子里的水,仍然没有倒干净,还留下半瓶,这是太极拳功夫处在半瓶子乱晃荡阶段,但还是很有希望的。

第三种手,是轻手,或者称为净手。

达到这种水平,是在修炼过程中,经过反复实践,反复认识,到了懂劲阶段。净手,是将瓶子里的水都倒出去了,装进来的是美酒佳酿。净手拳家伸出的手,已经不是生活中的手,而是太极手。

怎么检验呢?你用两只手轻轻的将净手合上,你会感到像合上一张薄纸,脚下晃悠;用轻力去握,像握住一团棉花,心时闹腾难受,脚下失重有离地欲起之感;用重力去握、根本使不出力,人早已站立不稳,有跌出之惧。

第四种手是空手。

拳论云:“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空手即神明手。神明手是太极拳修炼的高境界。有空手水平的太极拳大师,遇上对手似老叟戏顽童,拿放发人,运用自如。京城太极拳松柔艺术大师杨禹廷老人“妙手空空”,扶上他的手,即被“沾住”,脚空身飘,胸部憋闷,六神无主,只想脱逃,但又跑不了。其太极手的功夫已达到炉火纯青的高境界。

太极手不是单独存在的,是修炼多年太极功大在身上的反映,是从脚到顶,从表及里,从内到外,心神意念,手眼身步的综合功夫,不可不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