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世界範圍內最先進的機種便是五代戰機了,在服役的戰機包括有美國的F-22、F-35,中國的殲-20以及俄羅斯的蘇-57等。實際上,曾經有一個超級大國,他們從上世紀70年代就開始了對五代戰機的研製,那就是蘇聯,而當年他們所研製的米格MFI重型戰鬥機這架被人遺忘的五代戰機,更是蘇聯科技的巔峯。

當時蘇聯的主要研究項目包括I-90(即戰鬥機)、Sh-90(即攻擊機)和B-90(即轟炸機),其中至少有五個大研究所參與了I-90項目的研製。隨着美國在上世紀80年代初開啓了自己的五代機ATF計劃(即先進戰術戰鬥機項目),蘇聯的研究方案也逐漸具體化。由於各單位分散研究導致效率低下,蘇聯政府在1983年便制定了"聯合研製計劃",隨後1986年,蘇聯政府在蘇霍伊設計局的前掠翼戰鬥機設計、雅科夫列夫設計局的鴨式佈局設計和米格設計局的MFI和LFI的設計中,選擇了後者。按照米格設計局的方案,蘇聯的五代戰機分爲兩個項目,一個是雙發重型多用途戰術戰鬥機MFI,代號"產品5.12";另一個是單發輕型戰術戰鬥機LFI,代號"產品4.12",同時MFI和LFI之間會實現組件共享。1987年,米格設計局向蘇聯政府提供了MFI和LFI的初步研究成果,獲得了政府的高度評價,不過由於經費的問題,最終LFI項目被擱置,蘇聯政府決定集中人力物力優先發展MFI項目,MFI的內部代號也被改爲了"產品1.42"。

在蘇聯"體系衝擊機"思路下設計出來的米格1.42戰鬥機兼具隱身和超音速巡航能力,1989年,米格設計局完成了對米格1.42戰鬥機的全部設計,同時開始了對首架原型機的生產,如果沒有後面的蘇聯解體,想必這款戰機也會成爲和美國的F-22齊名的五代戰機。而在1991年之後,米格設計局從一個政府機構被永久重組爲公司性質的米格航空生產聯合體,MFI項目也無法獨善其身。

在1992年之後,MFI項目就沒有收到資金支持,不願意放棄多年來的研究成果的米格設計局選擇自籌資金繼續MFI項目,並在1994年完成了首架原型機的製造。直到1998年,米格設計局才成功說服軍方正式公佈MFI,在1998年12月24日,《獨立日報》的報道中還出現了幾張MFI的照片。此前在莫斯科的航展上,俄羅斯還對外展示了這款戰機的原型機,這架被蘇聯寄予厚望的五代戰機,隨着蘇-57的交付,現在也只能待在倉庫喫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