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孔铉佑大使谈中日关系

“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微信公号9月29日发布关于孔铉佑大使谈中日关系的文章。

一段时间以来,涉华问题频繁见诸报端和电视评论节目,足见日本各界对中国的关注。令人感到不安的是,目前日本国内一些涉华问题的讨论出现政治化、情绪化的倾向,干扰了社会大众的对华认知,恶化了中日关系正常发展的氛围。当前新冠肺炎疫情、经济下行压力和一些国家政局振动周期相叠加,客观上放大了各种敏感问题的负面效应,中日关系在这样的大环境中难免受到影响。中日关系对双方而言都是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这是由两国地理相邻、经济深度融合的客观事实决定的,任由当前舆论风潮发酵显然不利于两国关系和双方各自利益。我愿向大家介绍看待当前涉华问题的几个角度,详细说明时下热点问题的经纬,以便大家更全面、立体地把握中国和中日关系,共同思考新时代中日关系的应有之义。

——如何看待中日关系?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交往历史源远流长。1972年中日实现邦交正常化以来,两国关系虽历经风雨,但总体朝着和平、友好、合作的大方向不断发展,为两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也为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作出了贡献。近年中日关系的发展历程并非一帆风顺,主要原因在于双方安全关系没有与两国关系改善发展同步,安全领域的疑虑导致双方政治互信缺失,成为制约两国关系发展的突出短板。

尽管如此,我对中日关系的发展前景仍有信心。首先,中日关系的重要性不因任何人喜欢或讨厌对方国家而改变,这一点在两国社会已形成广泛共识。最新民调显示,两国各有七成左右的民众认为中日关系重要。其次,中日交流合作的规模处于史上最大量级,具备进一步提质升级的良好基础。截至去年两国人员往来比邦交正常化之初增长1000多倍,双边贸易额增长300多倍。今年虽受新冠疫情影响,但两国贸易额已于6月止跌企稳,7月起日本对华出口恢复正增长。第三,面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盛行、以新冠疫情为代表的非传统安全威胁上升的新形势,两国共同维护外部经济环境、携手应对国际地区课题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上升。

两国领导人已就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中日关系达成重要共识。双方既应该加强对两国关系内在价值的新发现、新思考,同时也应以国际和地区视野看待两国关系,增强对其战略意义的认识,不断充实新时代中日关系的内涵。当务之急是要构建两国建设性安全关系,把中日第四个政治文件中“互为合作伙伴,互不构成威胁”的政治共识切实转化为具体政策,进一步加强防务领域交流对话,加强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双边合作,不断增进双方互信。同时双方应着眼后疫情时代,继续拓宽双边务实合作渠道,引领亚洲区域合作和经济一体化进程,为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继续作出应有贡献。

——中方对日本新一届政府有何期待?

中国和日本互为重要近邻,同为世界主要经济体和本地区重要国家,中方一贯高度重视发展对日关系。当前形势下,双方保持良性互动,持续深化合作,不仅符合双方利益,也有利于为本地区和世界增添更多的稳定因素和正能量。9月25日晚,习近平主席与菅义伟首相通电话,这是菅义伟首相刚刚就任10天后两国领导人首次通话,这次通话充分体现了双方对中日关系的重视。两国领导人在通话中一致确认要携手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深化互利合作、扩大人文交流、推动中日关系继续向前发展。我们期待日本新政府同中方一道,将两国领导人的重要共识转化为具体政策和行动,携手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中日关系,让中日关系改善发展的成果更好惠及两国人民。

——钓鱼岛问题的症结和出路何在?

中日双方对钓鱼岛的主权归属各有主张,立场不同。1972年中日双方进行邦交正常化谈判时,钓鱼岛问题一度成为两国复交障碍。当时两国老一辈领导人就“把钓鱼岛问题放一放,留待以后解决”达成重要谅解和共识,这为中日关系重建、发展以及钓鱼岛问题在相当长时期内保持稳定创造了条件。

中方基于两国老一辈领导人围绕钓鱼岛问题达成的“搁置争议”共识,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对钓鱼岛维权保持了克制态度。然而,2012年日本政府对钓鱼岛实施所谓“国有化”,打破了钓鱼岛的“现状”,中方不得不作出必要反应,包括派遣公务船在钓鱼岛海域巡航执法。日方指称中方此举是“以实力改变现状”,但事实上首先打破现状的不是中方,而且日本公务船早已在钓鱼岛海域活动多年。

目前日本社会舆论的焦点是钓鱼岛海域的公务船巡航问题。双方对待该问题最大的区别是,中方出于妥善管控钓鱼岛问题、维护两国关系大局考虑,并未对日本公务船在该海域活动进行炒作。任何一国政府都会全力维护本国涉及领土主权问题的原则立场,但刻意无视双方立场存在分歧的事实显然不具建设性。处理钓鱼岛问题的关键依然在于正视双方立场不同的客观事实,坚持按照2014年双方达成的四点原则共识精神,妥善管控该海域局势,通过对话协商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办法。重要的是,要防止该问题绑架两国民意,不使之影响两国关系大局。

——如何让中日关系摆脱涉海问题的干扰?

中日两国在东海围绕海域划界和资源开发存在矛盾分歧,这些分歧无须讳言,但应看到这只是两国关系的局部问题,同时也是两国海洋事务沟通合作中的局部问题。中日双方除通过外交渠道就涉海问题保持接触外,还在安全对话、海洋事务高级别磋商等机制框架下保持着有效沟通。近年双方启动了防务部门海空联络机制,签署了海上搜救协定,东海局势保持稳定,未出现突出紧张情况。双方应维护好这一总体平稳的氛围及已经取得的合作成果,多开展正面互动,循序渐进落实两国领导人关于使东海成为和平、合作、友好之海的重要共识。我也希望日本社会各界能够正确看待这一问题,为两国政府围绕落实2008年东海问题原则共识的对话沟通创造更为有利的氛围。

一段时间以来南海问题不时受到日本国内舆论关注,事实上南海局势一直保持向好发展。这个问题不是中日之间的问题。我们知道日本70%以上的海上运输途经南海,注意到日方对南海航行安全和自由的关切。我想强调的是,即使在南海局势紧张的那段时间里,南海的航行安全和自由也没有受到任何影响。中方一直主张与直接有关当事国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根据国际法,通过谈判协商和平解决南海有关争议。近年中方与有关当事方签署或发表了多个联合声明、备忘录等文件,就解决有关争议保持着顺畅的沟通,由中国与东盟国家共同参与的“南海行为准则”(COC)磋商也在扎实推进,希望日方尊重并支持地区国家的努力。需要强调的是,近年个别国家不远万里打着“航行自由行动”的旗号前往南海显示军事存在,实则故意使南海局势复杂化、争议扩大化。任由其挑衅滋事甚至推波助澜只会使南海局势更加紧张,南海的航行自由才真正受到威胁。希望日方明辨其中的是非利害,真正从南海的和平安宁出发看待这些动向,并为此发挥建设性作用。

——后疫情时代中日务实合作应怎样开展?

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中日双方一些既定的双边交往安排,两国人员往来和经贸合作也受到较大影响,业已深度结合的产业链和供应链受到冲击,但我认为眼下的困难只是暂时的,由市场驱动形成的两国互利合作格局没有出现变化,两国经济依然有很强的互补性。中国举全国之力防控疫情取得显著成果,大力推进复工复产使经济社会活动较快恢复正常,第二季度GDP恢复正增长,逐月复苏的态势不断稳固。这一成果也惠及经济与中国紧密联系的日本,据日方统计,日本对华出口于7月恢复正增长,8月同比增长5.1%。我相信今后中国经济将继续为日本经济提供增长动力和巨大的市场空间。

双方应继续分享抗疫信息和经验,加强联防联控,继续支持以世卫组织为核心的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与此同时,循序渐进恢复双边人员往来,着眼后疫情时期经济形势和数字经济崛起的时代背景,推动中日经贸合作提质升级。两国领导人已就加强财政金融、医疗康养、养老照护、节能环保、旅游观光等广泛领域互利合作达成共识,双方近年还就科技创新、第三方市场、地方发展合作等建立新的合作机制和平台。希望双方落实好领导人共识,充分用好各种合作机制,为双方互利共赢创造更多新增长点。

令人担忧的是,中日经贸合作也面临一些新的干扰因素。一些国家为了打断中国发展进程,蓄意制造意识形态对立,捏造所谓“中国威胁”,将涉及技术、经济的议题泛安全化,推动同中国“脱钩”,还明里暗里胁迫他国选边站队。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强行拆分世界市场,切断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注定一损俱损,给本就受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影响的世界经济再次造成严重冲击。希望日本从本国利益和维护国际秩序出发,正确处理有关经贸问题,尊重市场规律,慎用行政手段干预市场主体,为中国企业在日正常经营提供公平公正、非歧视的环境。

来源:中国驻日本大使馆

责任编辑:刘光博 SN232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