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和平:鄉音鄉情最難忘

昨晚,第32屆電視劇“飛天獎”,第26屆電視文藝“星光獎”頒獎典禮在保利劇院盛大落幕。北京人民藝術劇院院長、國家一級編劇張和平,頒獎前接受了我臺的專訪。

張和平,1946年生於深州市王家井鎮西蒿科村,十歲之前,一直在老家生活,之後,隨母親與在北京工作的父親團聚。1961年,開始從事文化事業,這些年,做過電影、電視劇、舞臺劇,創作過歌曲。他曾參與策劃了主旋律電影《離開雷鋒的日子》《建國大業》,並創作歌詞200多首,《宰相劉羅鍋》《雲水謠》《不見不散》等一批耳熟能詳的佳片名劇,均離不開他的心血。

這些年,雖然身在北京,但張和平對故鄉有着深深的依戀,逢年過節都會回鄉看看。家鄉的空氣越來越好,城市建設越來越有品味,文化事業蓬勃發展,張和平一直關注着衡水一點一滴的變化。他告訴記者,32屆電視劇飛天獎26屆電視文藝星光獎花開衡水,充分證明了家鄉的實力和魅力,這讓他感到無比榮耀,並想着爲家鄉發展盡點綿薄之力。收到這次“雙獎”活動的邀請後,儘管手頭工作非常繁忙,但張和平毅然推遲了很多重要工作,專門抽出時間來參加這次活動。

張和平表示,衡水人傑地靈、英才輩出,文化底蘊深厚,中華民族標誌性文化符號大運河流經衡水,滋養了衡水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不僅出現了西漢儒學大師董仲舒、北魏改革家馮太后、唐代經學大師孔穎達、邊塞詩人高適等先賢巨匠,近現代,還湧現出了文學大師孫犁、京劇大師荀慧生、京韻大鼓創始人劉寶全等文藝大家,藍天野、葛存壯等影視名家從衡水走向全國。近兩年,衡水湧現出電視劇《荀慧生》、《營盤鎮警事》、《貞姐》,電影《平原上的夏洛克》等衆多優秀的影視作品,文藝作品點面開花,文化事業蓬勃發展,這都讓人感到欣慰。

從1961年到現在,張和平從藝近60年,他坦言,這些年最大的感悟就是藝術應該紮根於人民,爲人民抒寫、爲人民抒情、爲人民抒懷,紮根於人民的藝術才能產生最動人的力量。一座城市,需要用藝術喚醒。張和平表示,衡水是一座加速崛起的濱湖城市,是京津冀協同發展重要節點城市,藉助“飛天獎”“星光獎”頒獎典禮國家級盛大平臺,將有更多人走近衡水、瞭解衡水、關注衡水,這對於做好“文化衡水”這篇大文章,提升衡水的知名度、美譽度和影響力,促進招商引資、增進人民福祉,都具有深遠影響。

鄉音鄉情最難忘,感謝家鄉滋養。採訪結束後,張和平也向家鄉父老鄉親送上了最真摯的祝福,他希望家鄉新時代有新發展,越來越美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