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35戰機自問世以來,就一直飽受爭議,很多人認爲它只是F-22戰機的低配版,性能有限缺陷多是騙錢、坑盟友的工具;也有不少人認爲F-35戰機是多國合作項目中成功的典範,更符合未來戰場的實際需求,性能強悍且不弱於F-22以及殲-20等五代機。而面對爭議,F-35最好的回應應該就是它的交付數量了。

自2011年開始交付以來,F-35戰機的產能和交付速度都一直在暴漲中。截至本月中旬,已經有13個國家訂購了F-35戰機,其中已經交付了9個國家共計555架。且僅在2019年,F-35的交付數量就達到了134架,而今年的交付數量將會更多,預計會超過140架。

F-35生產線
F-35大象漫步

不過,年交付140架並不是F-35的極限,按照洛馬公司的規劃,F-35戰機在之後幾年交付數量還會進一步增加,預計會在2023年時達到峯值(大概年交付200架左右),也就是說在2023年時F-35的交付數量就將超過1000架(其實第1000架F-35的配件已經生產好了)。而按照美國的規劃,預計F-35的總生產數量將達到5000架以上。

而隨着F-35戰機產能的持續暴漲,該機的採購價格也降了下來,目前美軍採購F-35三型戰機的價格分別爲:空軍版F-35A單價7790萬美元,垂直起降版F-35B單價1.013億美元,艦載機版F-35C單價9440萬美元,而這樣的價格對於一款五代機來說,已經是十分便宜了。

相比F-35戰機年產超過100架的速度,我國殲-20的生產速度就顯得有些慢了,目前已交付數量還只有50架左右,僅爲F-35的十分之一。而這除了是因爲F-35是多國採購的原因之外,其中很大的限制還是因爲發動機,今年上半年以來殲-20採用的大多還都是俄製AL-31F發動機,這使得殲-20不能大批量生產。

不過在8月份時有不少媒體報道,從今年夏天開始殲-10B已經開始量產,而該改進型已經很有可能換裝推力更大的渦扇-10矢量發動機的,但這一款渦扇-10發動機推力最大也可以達到14.5-15噸左右,說明殲-20已經可以擺脫俄製發動機的限制,這對未來殲-20進行提升生產速度將有不小的幫助。

當然,殲-20的生產速度以及總產量也沒必要去追趕F-35,畢竟後者是多國購買全球部署的,殲-20所面對的壓力,只是亞洲地區購買或者部署的F-35等五代機,這一點對產量還在爬坡中的殲-20來說還是可以做到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