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高值醫用耗材制度改革破題 國採正式啓動

來源:經濟參考報

《經濟參考報》記者獲悉,我國國家組織高值醫用耗材集中採購正式啓動,冠脈支架被確定爲首個採購品種,採購結果有望於2021年1月正式執行。

目前,國家組織醫用耗材集中採購已有多地展開報量。北京市醫保局發佈通知,要求報送國家組織高值醫用耗材(冠脈支架類)集中採購歷史採購數據和一年採購需求數據,上報採購需求量的80%將作爲約定採購量。寧夏回族自治區醫保局、湖北省醫保局通知要求,全區2019年全部冠脈支架使用量超過500個的公立、軍隊醫療機構,其他公立、軍隊醫療機構和醫保定點社會辦醫療機構自願參加填報,各單位填報的採購需求不應少於本單位填報的2019載藥合金冠脈支架歷史採購總量,山西省報量範圍更是擴大至此前年使用量超過100個的公立、軍隊醫療機構,

有關權威人士表示,國家組織醫用耗材集中採購是對既往醫用耗材集中採購制度的重大改革,目的是爲了讓人民羣衆以比較低廉的價格用上質量優異的耗材產品。“經過兩年工作,藥品集中採購已經進入常態化,高值醫用耗材領域價格高和集中採購改革明顯滯後,如果高值醫用耗材不加以改革和突破,就不能整體改造醫藥領域生態。”

“冠脈支架體量大,全民充滿期待,中央也高度重視,以冠脈支架破題高值醫用耗材制度改革,具有重要意義。”上述人士表示,從高值耗材用量來看,冠脈支架用量較大,且競爭充分。

該人士透露,經過前期數據分析,目前國內自主品牌心臟支架的市場佔有率已近七成。此外,在與國內知名心血管病專家座談時,專家普遍認爲,國內自主品牌產品的質量已達到或接近國外品牌水平,具備了與國外進口品牌同場競爭的條件。因此,作爲我國國採首個品種也較爲合適。

資料顯示,全國醫用耗材市場規模3200億元,其中高值耗材1500億元。從冠脈支架來看,2009年到2019年,我國冠心病介入治療快速發展,每年的病例數從23萬例發展到超過100萬例,年增長速度10%-20%。目前,每臺手術支架使用數量約1.5枚,與國外基本處在同一水平。由此推算,2019年全國使用冠脈支架約150萬枚,費用約150億元,佔到全國高值耗材總費用的十分之一。

上述人士介紹,此次國家組織冠脈支架集中帶量採購工作按照國家組織、聯盟採購、平臺操作的組織形式和總體思路開展。

一是國家組織。就是國家擬定基本政策、範圍和要求,組織全國各省形成聯盟。二是聯盟採購。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公立醫療機構爲集中採購主體,組成採購聯盟,採購聯盟各成員委派代表組成聯合採購辦公室,集合需求和力量,提高談判議價能力。

楊志勇表示,在構建國內循環的進程中,目前最主要的任務是釋放企業在技術自主創新中的積極性和創造力,讓企業與科研機構和高校在技術創新上進行更多的合作。還要推動配套的知識產權保護政策,以求更有效地激勵技術創新,讓產業鏈更加完整。“從當下的情況來看,現在的產業鏈中更多是模仿學習,一些高新技術尚不能被國內市場主體有效利用,所以補短板現在已有較爲明確的方向,但同時我們還要去鍛長板,將國內市場主體自己的優勢充分發揮出來,提高經濟循環的效率。”

談及財稅政策的作用,“在支持科技進步的問題上,財稅應該表現出關鍵的作用。”楊志勇認爲,在企業自主技術創新這一方面,已經有了不少鼓勵類的財稅政策支持,例如研發加計扣除的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等。在他看來,當前應整合有關政策,形成更有針對性的財政政策支持體系。“這種財稅支持應公平地面向市場主體,而非扭曲市場行爲,造成新的不公平競爭。對那些在技術自主創新上作出更大貢獻,在產業鏈完整上作出突出貢獻的市場主體,可以提高財稅的支持力度,給予更多的獎勵。”

他還表示,現在是技術進步的關鍵時刻,任何技術進步都是建立在基礎科研工作之上的,支持科研機構和高校進行原創性的科研工作變得至關重要。“這不僅僅是財政投入擴大的問題,更應創新財政科研投入機制,構建更加合理的科研生態,把科學家從日常繁瑣的一些行政管理事務中解放出來,讓科學家可以心無旁騖進行科研工作,使其創造力得到更充分的發揮,爲構建新格局更好的貢獻自己的力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