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半夜夢中驚醒時,發現身邊一個人也沒有,只能抱着自己。

明明兩個人相愛對方,卻不言不語的擦肩而過。

說了很多話,自以爲別人會了解你,但瞭解過後卻是不認同。

在一條街道,你自己一個人走了無數回。

明知道別人靠得了一時,靠不了一世,卻還是去靠近了,受了傷,別人可憐你,卻不想再幫你。

……

什麼是孤獨?孤獨是因人們主觀感覺到與他人或者社會的疏遠而產生的感覺和體驗。孤獨是一個人的主觀感受而非客觀存在。有的人,長期一個人生活,也不會感到孤獨;也有的人,身處鬧市,卻感受到了無邊的孤獨!

人的成長曆程,本身就是一個從孤獨到融入社會再到孤獨的過程。沒有人能一直陪伴在自己身邊,父母不會、伴侶不會、朋友更不會。所以,人生之路,大部分孤獨需要我們獨自去應對!

人,爲什麼會感到孤獨?

1.對環境缺乏認同和歸屬感。人們在陌生的環境中,沒有親人,沒有朋友,沒有熟悉的感覺和氛圍,所有的一切都需要自己去適應。如果在這一過程中,受到不友好和不公平的對待,就會有種被孤立的感覺,也就產生了孤獨感!

2.與周圍人的理念不同。在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中,往往會有矛盾和隔閡。如果這些矛盾和隔閡沒有得到妥善的解決,就會與周圍人之間產生距離感。距離感會隨着時間越來越遠,最終形成對於世界的不同認知,也就是理念的差異。如果理念與周圍人都有差異,也就有了孤獨感。

3.天生性格如此。有的人從出生開始就喜歡沉寂在自己的世界,不喜歡與外界溝通交流,這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自閉症。他們當中,有的人是喜歡一個人的感覺,有的卻是純粹不知道怎麼與世界交流,也懼怕與外界的交流。

三種方法有效應對孤獨,或許值得一試,破解孤獨或許就在此:

1.讓自己忙起來,讓你的大腦思考工作;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多一些事務性的活動。

2.多一些身體運動,比如跑步、健身等,身體運動,使得你的大腦神經更加活躍,產生多巴胺和內腓肽,情緒會變得更加正向,孤獨的感覺動力會向着積極完成工作方面應用。

3.來點精神慰藉,當你孤單你會想起誰?積極與新環境中的共事者相處,找到彼此的共同點,交到新的朋友,內心的孤獨感也會向着正向關係去發展。

當你陷入孤獨感帶來的悲傷中時,不要去回憶或者是糾結那些讓你感到孤獨的細節,更不要去過分解讀某個事件。更好的做法是,將自己的困惑、苦惱跟自己的朋友或者家人傾訴,看看他們怎麼說,嘗試在溝通之中尋求更好的解決方法,在溝通中改變看待問題的角度。這個時候,你會豁然開朗,從自己的負性自動思維中走出來,當你走出來時,孤獨感自然就消失。

面對孤獨孩子的情緒,父母應該如何應對?

首先、關注孩子情緒變化,需求沒有得到滿足就會產生情緒問題,而情緒問題就導致孩子不可能與外界有正常的交往。常以爲,司空見慣的小孩子鬧脾氣,大人們總喜歡置之不理,殊不知,這會影響到孩子。(說實話,其實我也不知道怎麼辦,期待大家貢獻自己的寶貴意見)

1.讓孩子信任並感覺到安全。先把自己和孩子站在一個戰線上,放棄教育或對立的想法,讓孩子感覺到你是安全的,可靠的。父母從心裏要接納眼前這個發脾氣的孩子,這是最重要的。然後再仔細的發現和分析孩子行爲背後的原因,對症下藥。

2.讓孩子感覺到你能滿足他。一些急脾氣的普通孩子和孤獨症孩子普遍有一個共性就是急需滿足,一些簡單的需求沒有滿足就可以讓他們變得過度緊張。通常來說,很多孩子感興趣的東西都是長期沒有得到滿足,受到家長的拒絕,從而導致上升爲情緒問題。因此,讓孩子相信你可以滿足他的時候,就不會有更重的脾氣出來。

3.讓孩子和你一起感到快樂。父母一定要有一個目標,那就是讓孩子感覺到我們比孩子手上的玩具或食物更有趣,可以讓他更快樂。父母要時刻想着如何讓孩子和你在一起的時候是開心的,比如對孩子的進步表示鼓勵,與孩子玩抓癢的遊戲,讓孩子和你一起大笑。

其次、父母自我情緒調整是教育孩子的前提。父母應該如何調整自己的情緒,又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1.接受孤獨症康復的長期性,避免盲目嘗試各種方法。孤獨症孩子一旦確診,就不要再帶着孩子跑各大醫院找名醫檢查了。截至目前,全世界也沒有一種藥或者儀器能夠治癒孤獨症,只有進行正確的康復訓練才能挽救孩子。

2.關注正確的康復大方向,避免陷入過於細節的問題。孤獨症的表現是孩子整體發育的遲緩,是需要綜合能力的訓練才能改善,有些父母過於強調某一個能力,比如語言,認爲孩子只要說話就可以了,這是錯誤的認識,單一技能的提高不能實現社會化能力的提升。

3.對孩子康復要堅定信念,對生活和未來要充滿信心。許多家長自己的精神支柱在孩子確診之後轟然倒塌,失去生活信心,對未來充滿恐懼。這樣的心態難免會傳染給孩子,並且對孩子的情緒影響也是非常嚴重。因此,父母需要從孩子的點滴進步中看到希望,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4.多鼓勵和肯定孩子行爲,建立和保持良好親子關係。作爲父母而言,我們需要從心裏接納正在發脾氣的孩子,將“否定”的態度從自己的言行中刪除,接納孩子,並且不輕易對孩子的表現做出對或不對的判斷。如果父母在與孩子相處半小時內,使用否定句式多於3個,請家長一定要調整自己的語言習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