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的若干意见》,提出对具有高级职称、坚持在教学一线工作至退休且教学业绩突出的教师。

尤其是长期在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乡村教师,要加大荣誉表彰和物质奖励力度,促进优秀教师长期从教、终身从教,为激发办学活力提供强有力的条件保障支持。

国家对于农村中小学教育非常重视,投入相当大。这几年,通过特岗教师、公费师范等途径引进人才,农村教师的配备逐渐完善,教师整体呈现出专业化、年轻化。

目前,各种荣誉和评奖也向农村教师倾斜。只要在农村待够一定的年限,没有获奖基本也可以参加职称评审,不像城区学校的教师,为了评职称“绞尽脑汁”。

从工资收入来说,农村教师的待遇现在比城市教师要高。同一个辖区内,同一薪级、同一岗位的城乡和农村教师工资同步,绩效工资和绩效增量部分的分配相差无几。

不过,农村教师每月有专门补贴,各地发展水平不同,享有的补贴不同。除了农村津贴还有地域补贴,通常离城市越远补贴越高,同一薪级、同一岗位的农村教师要比市区的教师高几百块钱左右。

职称评审倾向农村教师、工资收入农村教师高于城区教师,为什么有些地区的农村学校还欠缺教师呢?和今年分配到农村的教师交流,感觉有三点因素影响。

1、交通不便利。农村以小学为主,小学又是女教师居多,很多女教师的家在市区,每天在路上要花不少时间。从市区到农村,快的只要十几分钟,慢的要差不多1小时,有时遇到雨雪天气赶路就会有安全隐患。

2、按照教师的开课标准,每名教师每周大约要承担12-16节课时左右。农村学校学生少,但有时候编制教师不足,有些学科的教师不得不跨学科任教,课时量一点不少。遇到特殊情况,主科老师会超过16节课时。

课时不少,还要辅助做一些其他事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台账制度要建立82盒台账,要建立完善的、标准的、统一的工作台账,遇到人手不足的时候,需要全校教师共同完成,无形中又比城市教师又增加工作量。

3、教师个人觉得在农村学校工作没前途。农村学校的生源质量相对城市来说偏弱,学生“尖子生”不如市区学校多。很多农村本地的家长“看不上”农村学校,孩子小学毕业后,宁可花大价钱也要把孩子送去私立学校读初中。

学生竞赛活动指导奖是教师评聘职称的重要依据。农村学校的生源质量比不过市区学校,多数活动就竞争不过市区学校。

随着生源水准的逐年下降,农村教师投入的精力精神比市区高,可是荣誉的获得感太少,认同感降低,教师在工作中慢慢就会感到越来越累。

不能在农村扎不下根,怎么会有人愿意去做农村教师?除非是本地人才,师范毕业又愿意在本地做教师,可以比较顺利地分配到农村学校,城里的教师去农村学校教书,往往是“交流一年”。

农村缺教师,有教师收入、教育资源的配置均衡、师资力量的配置均衡等问题,还有教师“在农村发展没出息”的思想问题。只有吸引城市教师或者年轻的师范人才愿意到农村发展,农村才不会缺少教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