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死后,他的20万起义军去了哪里?足令清军头疼了20年

中国历史上明朝末期,谈论起最有名的叛乱绝对非李自成莫属了,从一个农民拉起起义队伍,入主京城,消灭了明朝,逼得崇祯皇帝自缢。这样一个人物可以算得上是一时的枭雄了。

1644年,李自成大军渡过黄河进攻太原,李自成已经买通了城内的士兵,内外夹击下,太原沦陷。李自成乘胜追击向代州进发。同年三月,农民军抵达居庸关,当地守城将领不战而降,李自成兵马势如破竹,没过几天就兵临北京城下。三月十八日清晨,北京城内守将偷偷打开大门,放起义军入城,城中百姓四散逃跑,这是坐在皇位上的崇祯见到无力回天,在太监的陪伴下前往煤山自缢而亡,建国两百七十六年的明朝宣告灭亡。

崇祯已死,但是明朝军队尚在,尤其是守卫在外的吴三桂更是让李自成头疼,为了避免夜长梦多李自成没有等吴三桂打上门来,就主动决定率领十万大军进攻山海关,与吴三桂展开大战。起初吴三桂节节败退,就在眼看就要败落的时候,吴三桂竟然暗地里串通满族,双方联手最终击溃李自成。山海关一战,李自成元气大损,回到京城后只剩三万多人。自知无法守卫京城,只好一路逃窜。清军入关以后势如破竹,追着农民军打。到1645年,当李自成逃到湖北的时候竟然被当地农民杀死。一代枭雄就这样落幕。

不过李自成虽死,但是他生前有20万起义军,这些人最后去了什么地方?

翻开明末清初的地图,你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清军八面包围之中,湖北西部四川东部有一小块地方,近二十年间,一直写着个大大的明字。原来在李自成战死之后,他的下属郝永忠、刘体纯、李来亨等人一改消灭明朝的策略,转而联明抗清在湖北兴山县附近的茅麓山汇聚,共同推举刘体纯作为义军首领,在夔州、远安、竹溪等地区的崇山峻岭间,与清军周旋,史称“夔(kuí)东十三家。”

当时清朝统治者刚刚接手中原,眼中自然容不得湖北出现这样一个割据政权,于是派遣摄政王多尔衮多次率领清军对这股农民军势力进行围剿。夔东这里山高水急,形势险要,从军事上来说,切断了四川同湖北的通道,易守难攻。所以多尔衮在这里并没有讨到一点便宜。几次围剿都以失败告终。

我们都知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头发不仅仅是身体的一部分,更是其精神和文化的象征,清军入关之初,要求汉人剃发易服,这是汉人所无法接受的。因此,民众的抵抗要比普通的改朝换代更加严重。这就导致反清复明的势力越来越大。就这样这个反清组织一直和清军对抗了十多年。

到康熙继位后,康熙胸有大志,当时清廷国库充足,清军实力也大大增加,所以康熙于1662年命李国英等大将,率军10万剿灭义军。面对如此多的清军,义军誓死抵抗,最终还是寡不敌众,被合围起来。由于围困时间较长,断水断粮,就有人坚持不住做了叛徒,为清军指明了进山的道路。12月,义军总指挥刘体纯战死。第二年8月,起义军粮草断绝,首领李来亨带领全家老小放火自焚,至此起义军彻底被打败。

小编有话说:尽管“夔东十三家”的抗清斗争最后以失败告终,但是在李自成去世之后,从1646年进入山区至1664李来亨全家自杀,夔东十三家坚持抗击清朝近二十年时间。这让清人看到了汉人的不屈与坚持,迫使清朝统治者不得不改变统治策略,从而由一开始的屠杀压迫政策改为怀柔政策。让汉人更好存活下来的同时,也让清廷为后来的“康乾盛世”奠定了政治基础。

对此大家又有什么看法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