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宣帝庙号中宗,是与汉高祖、汉文帝、汉武帝并列拥有庙号的四位汉朝皇帝之一,他治下的汉朝被称赞为“孝宣中兴”或“孝宣之治”,算是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大将军霍光对他的评价是:“操行节俭,慈仁爱人”,虽如此,他对儒家却向来不感兴趣,他主张“霸道”、“王道”并用,认为“图王不成,弊犹足霸。”并以此破匈奴,平西羌,使四夷宾服,国力强盛。

后世的唐太宗对汉宣帝也很佩服,说:“汉宣帝政事明察,其光武之俦欤?”意思就是他似乎跟光武帝也有一拼吧?但虞世南回答说:“光武仁义,图王之君也;宣帝刑名,图霸之主也。”他认为,宣帝比光武还是略逊一筹的。

汉宣帝对儒家不感冒,偏偏他的太子刘奭“柔仁好儒”,对他的老爹宣帝以刑名绳天下很不以为然,为此父子俩还发生过激烈的争执,结果把宣帝说火了,大怒道:‘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守,何足委任!’最后宣帝叹息了一句:“乱我家者,太子也!”。

这是来自《汉书》一段记载。因为政见不同,宣帝竟然产生了废除太子的想法,但是这个太子是他和已故的许皇后在民间落难时所生,而宣帝和许皇后的感情确实很好,所以一时还不忍心就把太子废掉。

宣帝认为,天子必须是个政治家,但皇太子多才多艺又多愁善感,更像一个艺术家,他善鼓琴瑟,还会自己作曲。让宣帝特别不满的还有一条,就是太子无后。宣帝曾想,这小子也已经二十多岁了,接触女人已有七八年,后宫里的侧室成群,为什么没有给他多生几个孩子呢?

所以当宣帝与丞相黄霸商量此事,提出有意废掉太子,改立淮阳王刘钦的时候,丞相老成持重,认为应该再观察一段时间。

于是,宣帝就下了决心,那就再看一年,一年内如果太子没有生小孩的迹象,到时就断然废了他!

宣帝与丞相的这段对话被屏风后面的一个人听到了,此人姓许名嘉,是在宫里值班的中常侍。在《三国志》中的中常侍,几乎等于是宦官的别称,但在前汉,这个职务则一般是由士大夫担任的。

这段话让许嘉听得心惊肉跳,因为事情与自己有极大干系,他是太子的至亲,如假包换的舅舅。如果太子一旦被废,他以后别说是晋升,连中常侍这个位子想保住都难。

那么,事情已经明摆着,皇太子想要不被废掉,就必须在一年之内得子!

这事对于别的男人来说,也许算不得有多艰难的任务,但是对于皇太子,因为他曾经深爱过的一个女人司马良娣死了,他非常之悲恸,并固执地认为良娣之死是被别的女人咒死的,为此他不愿再接近女色。这样说来,一年内得子几乎就成了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舅舅苦口婆心地劝过皇太子,但皇太子对皇位似乎并不在意,对于老爹可能废掉他也无动于衷。

许嘉无奈,想来想去,只好向皇后求援。

王皇后无子,一向把皇太子视若己出。皇太子也是她一手养育成人,所以跟她非常亲近,对她像亲娘一样。

此时,许嘉认为他已经和皇后成为一个利益共同体,太子能即位,皇后必然会以皇太后的身份,继续维持在宫里的权威,可要是太子一旦被废,淮阳王刘钦的母亲张氏尚健在,届时,张氏会以皇帝生母的身份执掌后宫,那么,皇后的生死就可能会控制在他人的手里,这当然是不能接受的。

几番劝告之后,皇太子依然对别的女人毫不感兴趣。皇后只能锲而不舍地进行说服,甚至声泪俱下地表示:“如果你没有儿子,我的前途必是一片黑暗,与其到时候任人摆布,那我不如现在就当着你的面自杀算了!”

至此,皇太子才不得不有所让步,但他对于后宫那些女人还是耿耿于怀,好在他同意可以找新人来,并且只要一个。

王皇后对此还是很欣慰,她急匆匆地找到了五名身体健康的女子,一起带到太子的面前,太子打起精神挨个看了看,原以为会有酷似司马良娣的,结果一个也没有,于是他又意兴阑珊,对皇后说,随便哪一个都行。

皇后还是逼着他说出一个来,于是皇太子就随口说,那就左边的第一个吧。

太子无意中的这个选择,对于汉王朝来说,却有着极其特殊的重大意义。

因为王皇后找来的五个女子都姓王,虽然跟她没有血缘关系,但肥水不流外人田是显而易见的道理。

这个被选中的女子名叫王政君,父亲名叫王禁,在政府的法务机构任职。

再说皇太子,在祈求司马良娣原谅之后,他不得不与王政君共赴巫山。

“一度幸而有身”,《汉书》是这样记载的。

让王皇后乐不可支的不仅是王政君有了身孕,而是在怀胎十月之后,生下了一个麟儿。

宣帝由于喜得皇孙,所以打消了改立淮阳王的心思,很重骨肉情感的他,经常把这个孙儿带在自己的身边,皇孙的名字叫骜,爷爷给起的字那叫一个直截了当,就叫“太孙”,这就是后来与赵飞燕姐妹上演了一场风流佳话的汉成帝。

后来,宣帝在未央宫驾崩,皇太子顺利即位,是为汉元帝。

此时,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舅舅许嘉被封为平恩侯,而皇后王政君的父亲王禁被封为阳平侯。

这位王禁是一位豪放型的人物,能喝酒还好色。他有多名侧室,共有八男四女,其中一个儿子叫王曼,王曼并不出名,在历史上也并没有什么大的作为,一度还以卖油饼、高馍为生,但他生出了一个让后人谈之色变,让大汉朝也为之颤抖的人物——王莽。

历史就是这样充满了戏剧性和偶然性,皇太子的随手一指,不仅指出了两个皇帝、一个皇后,还指出了一个巨奸大憝。当然,对于王莽的评价,看官可以在评论区畅所欲言,也有历史学家认为他“完全是一种书生的政治”,“并不是一个很坏的皇帝”。作者感到有趣的是,如果皇太子随口说出的不是左边,而是右边,那历史又会怎样演变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