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鼎立之後,曹魏在地方上建立了兩大戰區:一是針對季漢的雍涼戰區;二是針對東吳的淮南戰區。有意思的是,與主要是防守的雍涼戰區相比,淮南戰區在三國中後期卻經常發生大規模的叛亂。

曹魏的淮南分別在嘉平三年(251年)、正元二年(255年)、甘露二年(257年)發生大規模叛亂,史稱“淮南三叛”,連續幾任淮南長官都不得善終。那麼曹魏淮南爲什麼經常發生大規模叛亂呢?

首先,淮南是曹魏的經濟發達地區,能單獨供養幾十萬軍隊。作爲與東吳作戰的第一線,淮南最高長官的獨立性比較高。強大的經濟軍事實力與較高的獨立性一結合,淮南就成爲離心力很強的地區。

再加上得國不正,司馬氏對淮南地區一直心存猜忌,淮南最高長官往往也不相信司馬氏。在中央與淮南彼此缺乏互信的情況下,叛亂的幾率自然大幅上升,比如諸葛誕就是因爲缺乏互信而被逼反的。

其次,在“高平陵之變”前,司馬懿通過對外戰爭在地方上形成了較強的隱性控制,這是司馬氏控制曹魏大權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司馬懿打過仗的地方,當地的大將精兵基本都是司馬氏專權的支持者。

而在曹魏的幾大主要戰區中,淮南是司馬懿唯一沒有獨立指揮作戰的地區,少有的幾次作戰經歷也都是輔助。正因如此,淮南成爲司馬氏控制力最弱的曹魏戰區,自然成爲反司馬氏勢力集中的地區。

綜合來講,手握重兵和獨立性較強的淮南最高長官本就容易引起得國不正的司馬氏的猜忌,而淮南又是反司馬氏勢力集中的地區,那麼淮南在司馬氏專權後經常發生大規模叛亂也就不奇怪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