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國演義》裏,公孫瓚雖然也是一方諸侯,每次遇到敵將卻都是第一個首先出馬,這主要是因爲他手下的武將大多武藝還不如他。

公孫瓚出場次數不多,只有兩次單挑,還都以失敗告終,但是他遭遇的敵手非常強大,橫向對比看,他的武藝不低:

公孫瓚第一次單挑是虎牢關戰呂布,當時呂布五合殺死河內名將方悅,一合殺死穆順,十餘合砍斷武安國手腕,公孫瓚親自出馬,結果戰不數合敗走。呂布是《三國演義》裏公認的第一高手,武藝出色。在此後的滎陽之戰中,夏侯惇面對呂布也不過打了十合左右就敗走。所以公孫瓚武藝應該低於夏侯惇,但是差距不大。

而公孫瓚第二次單挑是磐河戰文丑,兩人在兩軍陣前打了十餘合,公孫瓚抵擋不住,敗退下來。文丑是袁紹手下的大將,和顏良齊名,在延津之戰曾經短時間內殺的徐晃自料不敵敗走。雖然徐晃和文丑交手回合數演義中沒有提及,但是參考顏良二十合擊敗徐晃看,文丑擊敗徐晃應該差不多的回合數。

所以綜合看,公孫瓚在演義中武藝雖然不如徐晃、夏侯惇等人,不過差距不大,可以說不錯了。

相比之下,公孫瓚手下的武將就要遜色得多:

在公孫瓚被文丑擊敗逃走時,他手下四員健將趕來接應,結果被文丑一合殺死一人,其他三人逃走,這個表現顯然遠不如公孫瓚。

而在次日的界橋之戰時,公孫瓚手下大將嚴綱遇到麴義一合被殺,麴義則數合被趙雲殺死。趙雲此前和文丑打了五六十合不分勝負,兩人武藝接近,從這點看的話公孫瓚表現強於麴義,麴義強於嚴綱,嚴綱武藝和公孫瓚相比差的就更多了。

從這兩戰看,公孫瓚手下除了後來加入的趙雲,其他人武藝和公孫瓚差距巨大,所以他每次衝殺在前也就不奇怪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