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0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9.4億,手機網民規模達9.32億。”

昨日(29日),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佈第46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詳細介紹了“中國網民規模,網民結構分佈,平時喜歡幹些啥”等情況,勾勒出中國網民畫像,看有你的影子嗎?

網民規模達9.4億

還有4.6億人因各種原因不上網

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9.4億,較2020年3月增長3625萬,互聯網普及率達67.0%,較2020年3月提升2.5個百分點。

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達9.32億,較2020年3月增長3546萬,網民使用手機上網的比例達99.2%,較2020年3月基本持平。

雖然網民規模很大,但我國非網民規模也不小,爲4.63億,其中城鎮地區非網民佔比爲43.8%,農村地區非網民佔比爲56.2%。非網民仍以農村地區人羣爲主。

使用技能缺乏、文化程度限制和設備不足是非網民不上網的主要原因。其中,因爲沒有電腦等上網設備而不上網的非網民佔比爲14.8%。

網民畫像:超4成爲初中學歷、

上網時間少了

——網民中,“學生黨”最多

報告稱,截至2020年6月,我國網民男女比例爲51.0:49.0,與整體人口中男女比例(51.1:48.9)基本一致。

職業上看,學生最多,佔比爲23.7%;其次是個體戶/自由職業者,佔比爲17.4%;農林牧漁勞動人員佔比爲15.3%。

——超四成是初中學歷

從學歷上看,網民羣體中,初中、高中/中專/技校學歷的網民羣體佔比分別爲40.5%、21.5%;受過大學專科及以上教育的網民羣體佔比爲18.8%。小學及以下網民佔比也不少,達19.2%。

——人均每週上網28個小時,比之前少了

截至2020年6月,我國網民的人均每週上網時長爲28.0個小時,較2020年3月減少2.8個小時。

——互聯網進一步向中高齡人羣滲透

年齡上看,20-29歲、30-39歲網民佔比分別爲19.9%、20.4%,高於其他年齡羣體;40-49歲網民羣體佔比爲18.7%;50歲及以上網民羣體佔比由2020年3月的16.9%提升至22.8%。

最愛上網幹啥?4億人網上叫過外賣

94.5%網民都看短視頻

看看各類應用用戶規模和使用率,就可知道網民們平時上網喜歡幹些啥,如下圖:

報告稱,基礎類應用如即時通信、搜索引擎,網絡娛樂類應用如網絡遊戲、網絡視頻、網絡文學等均保持穩健增長,增長率維持在1%至5%區間。

其中,電商直播、短視頻和網絡購物等應用的用戶規模增長最爲顯著,增長率分別爲16.7%、5.8%和5.5%。

——上半年直播帶貨500億人次觀看

截至2020年6月,我國電商直播用戶規模爲3.09億,較2020年3月增長16.7%,成爲上半年增長最快的個人互聯網應用。2020年上半年國內電商直播超過1000萬場,活躍主播數超過40萬,觀看人次超過500億。

——短視頻用戶佔網民整體達94.5%

截至2020年6月,我國網絡視頻(含短視頻)用戶規模達8.88億,較2020年3月增長3777萬,佔網民整體的94.5%。其中短視頻用戶規模爲8.18億,較2020年3月增長4461萬。

——網絡視頻付費超前點播漸成常態

值得注意的是,報告指出,從商業模式看,網絡視頻付費超前點播漸成常態,2020年3月以來,付費超前點播網絡劇數量明顯增多,形式和價格也逐漸固定,漸成常態編排模式。

——超四成網民點外賣,外賣客單價提高

截至2020年6月,我國網上外賣用戶規模達4.09億,較2020年3月增長1124萬,佔網民整體的43.5%;手機網上外賣用戶規模達4.07億,較2020年3月增長1067萬,佔手機網民的43.7%。

報告指出,受疫情影響,外賣騎手成本有所降低,同時更多中高端品牌餐廳開啓了外賣服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外賣客單價,勞動力成本和客單價的改善對外賣業務回暖均有正面影響。

——疫情推動了網民的“宅經濟”爆發

報告還指出,受疫情影響,一些行業爆發。如遠程辦公,截至2020年6月,我國遠程辦公用戶規模達1.99億,佔網民整體的21.2%。

2020年6月至7月,遠程會議日均使用時長達110分鐘,用戶使用日趨常態化。2020年春節期間,有超過1800萬家企業採用了線上遠程辦公模式,全年智能移動辦公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375億元、增長率爲30.2%。

除了辦公還有“買買買”。報告指出,上半年商品消費向線上轉移明顯。我國網絡購物用戶規模達7.49億,較2020年3月增長3912萬,佔網民整體的79.7%

另外,上半年在線醫療市場規模加速擴張。截至2020年6月,我國在線醫療用戶規模達2.76億,佔網民整體的29.4%。

此外,隨着二季度開始大中小學逐步有序開學復課,在線教育用戶規模有所回落。截至2020年6月,在線教育用戶規模達3.81億,較2020年3月減少4236萬,佔網民整體的40.5%。

報告還有這些亮點

另據《網絡傳播》雜誌,除了網民數據和網民畫像,本次報告還有不少亮點。

互聯網激發磅礴力量,助力抗疫鬥爭取得重大勝利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國家互聯網基礎資源管理機構快速反應、積極應對,全力保障互聯網基礎資源系統平穩運行。

國家政務服務平臺建設“防疫健康信息碼”,匯聚並支撐各地共享“健康碼”數據6.23億條,累計服務達6億人次,支撐全國絕大部分地區“健康碼”實現“一碼通行”。

網絡新聞與社交平臺、搜索引擎等互聯網應用形成有效聯動,幫助人民羣衆及時獲取抗疫動態,做好個人防護,避免疫情進一步擴散。

遠程辦公、在線教育、網絡遊戲等互聯網應用有效滿足網民切實需要,爲全社會“重啓”和經濟復甦提供強大助力。

5G等重點項目積極推進,“新基建”爲數字經濟增長提供有力支撐

2020年上半年,中央密集部署加快“新基建”進度,“新基建”獲得前所未有的重視,多個重要領域取得積極進展。

5G領域

截至2020年6月底,5G終端連接數已超過6600萬,三家基礎電信企業已開通5G基站超40萬個,建設速度和規模超出預期。

工業互聯網領域

已培育形成超過500個特色鮮明、能力多樣的工業互聯網平臺。

衛星互聯網領域

我國正逐步嘗試突破衛星互聯網關鍵技術,相繼啓動多個低軌衛星星座計劃。2020年1月,我國民營航天企業發射低軌寬帶試驗衛星。2020年6月,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北斗系統第55顆導航衛星,至此我國提前半年全面完成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

IPv6規模部署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基礎資源狀況持續優化

自《推進互聯網協議第六版(IPv6)規模部署行動計劃》發佈以來,IPv6部署再提速。

截至2020年6月,我國IPv6地址數量達50903塊/32,居世界第二位。

截至2020年7月,我國已經分配IPv6地址用戶數達到14.42億,IPv6活躍用戶數已達3.62億;IPv6國際出入口帶寬從無到有,已開通90Gbps;國內用戶量排名前100位的商業網站及應用已全部支持IPv6訪問。

此外,“.CN”域名總數達2304萬個,較2019年底增長2.8%,繼續保持國家和地區頂級域名數全球第一。

互聯網普及率持續提升,網絡扶貧成效顯著

隨着網絡覆蓋工程的深入拓展,農村和城市“同網同速”的時代正在到來,爲網絡扶貧提供堅實助力。

截至2020年6月,農村地區互聯網普及率爲52.3%,較2020年3月提升6.1個百分點,城鄉地區互聯網普及率差異縮小6.3個百分點。電信普遍服務試點已累計支持超過13萬個行政村光纖網絡通達和數萬個4G基站建設,其中約1/3的任務部署在貧困村。

全國貧困村通光纖比例從2017年的不足70%提升至98%,深度貧困地區貧困村通寬帶比例從25%提升至98%,提前超額完成“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的“寬帶網絡覆蓋90%以上貧困村”的目標。

連續七年全球第一,網絡零售助力發展新格局

從2013年起,我國已連續七年成爲全球最大的網絡零售市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嚴峻挑戰,網絡零售市場爲支撐消費增長,打通國內經濟內循環提供了有力支撐。

2020年上半年,全國網上零售額達51501億元,同比增長7.3%,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已達25.2%。

網絡購物充分發揮促消費、助轉型、保市場等作用,不斷增強經濟的韌性:各類網購消費節、電子消費券等有力釋放了消費潛力,促進了消費回暖;跨境電商、農產品電商、生鮮電商等新模式新業態爲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帶動消費迴流及農產品上行提供了堅實助力;網上營銷、網上交易等數字化運營方式以及電商平臺資源和技術扶持,爲企業和市場應對沖擊提供了緩衝。

連續三年全球第一,網絡支付市場韌性十足

面對外部經濟發展的不確定性,國家大力促進國內消費回補與潛力釋放,第三方支付工具作爲線上線下消費載體,發揮着重要的支付、營銷和金融服務功能。

2020年上半年,我國移動支付金額達196.98萬億元,同比增長18.61%,穩居全球第一。

截至2020年6月,我國網絡支付用戶規模達8.05億,較2020年3月增長4.8%,佔網民整體的85.7%。

電商直播用戶規模增長最快,成爲提振經濟新支點

隨着以國內大循環爲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日趨形成,電商直播成爲各級政府提振經濟、拉動消費的新增長點。

2020年上半年,電商直播作爲新業態的典型代表,成爲發展勢頭最爲迅猛的互聯網應用之一。

截至2020年6月,我國電商直播用戶規模爲3.09億,較2020年3月增長16.7%,成爲上半年增長最快的個人互聯網應用。

2020年上半年國內電商直播超過1000萬場,活躍主播數超過40萬,觀看人次超過500億。

數字治理體系不斷完善,持續提升國家現代化治理能力

截至2020年6月,我國在線政務服務用戶規模達7.73億,較2020年3月增長7889萬,佔網民總數的82.2%。我國數字治理體系不斷完善,日趨成爲政府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和現代化治理能力的驅動力。

制度層面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出臺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數據安全法(草案)》公佈,有望填補數據安全領域政策和法律的空白,將爲數字經濟時代的法治建設奠定基礎,同時也爲提高網絡綜合治理能力,規範網絡空間不同主體的行爲提供了法律依據。

機制層面

疫情衝擊下圍繞政府、平臺、社會的多元協同治理體系正在加速形成,網格化治理等治理模式推陳出新,推動數字治理的精度、準度和效度不斷提升,朝着更加開放包容的趨勢發展。

服務層面

在線政務服務日趨成熟,國家政務服務平臺建設成效凸顯,“橫到邊、縱到底”的一體化政務服務體系初步形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