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全面建成并开通服务,一时软件市场上出现了各种“北斗App”,下载量有的高达数十万,这些冒牌软件赶着北斗的热度,确实给我们造成了一种错觉。其实北斗相关部门并没有制作任何App软件,所谓北斗卫星导航,只是一种基础设施,目前市面上大多数手机都已经内置、可以支持北斗服务的基带和模块。

过去“为什么苹果手机不支持我国的北斗导航”,这个话题经常被热论,但是现在,在iphone11的官网上,我们可以在定位功能这一栏上,清楚的看见“内置GPS/GNSS”这一行字,其中GNSS是所有卫星导航系统的总称,包括北斗系统。这样看来,苹果手机是否开始支持北斗导航呢?不同于安卓手机厂商,苹果向来对自家手机的硬件信息披露有限,至今苹果公司也没有明确提及,苹果手机可以支持北斗。

但不管怎样,随着北斗服务的普及,支持北斗服务是未来各大手机厂商的趋势。那么现在我们到底有没有用上北斗?

日常在使用各种手机导航App时,我们并没有发现北斗导航的踪迹,好像一直用的是美国的GPS。

就这个问题,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其,在北斗的发布会上,是这样回答的:中国70%的智能手机都用到了北斗系统,之所以用户感受不到,主要是因为手机上经常用“GPS”三个字母代替了所有导航系统。

那么具体上,我们是怎么用到北斗导航的?

手机导航定位服务,主要是通过手机中相关的芯片模块,来获取卫星的导航信号,现在我们所使用的卫星导航服务,更多是北斗加GPS兼容定位的。什么是兼容定位呢?

意思就是我们在使用导航软件时,手机系统以及芯片会自动识别最佳运行的卫星,接收的数据和信号,并不完全是美国GPS卫星发出的,还有可能是北斗、俄罗斯的格洛纳斯或者欧洲伽利略的卫星。而且手机具体使用哪一家的卫星,并不是人为能够干预和操作的,而是根据当时信号、运行情况最佳的卫星,手机芯片自己选择的。

我们在使用导航软件时,这些软件商出于一种使用习惯,会在软件界面只显示“GPS信号”这几个字,笼统将使用的卫星导航都称为GPS,导致我们并没有感受到北斗的存在。

所以,冉承其发言人在发布会上呼吁,地图软件制造商们应该做出一些适应性的调整,在国内使用导航时,也应该显示出“北斗信号”。

下面,就接着谈下一个问题,我们常常说北斗和GPS一样都是免费提供导航服务的,那么动辄投资上百亿、千亿的北斗,是怎么盈利的呢?

从商业的角度看,国家电网、轨道交通等虽然都是大型基础性设施,但都会有商业盈利,比如北斗在民用导航市场的使用,就是商业,不过更多的是免费罢了。

其实北斗商业盈利这种说法,更多的是向北斗产业链上靠,在北斗产业链上,“盈利”并不是全部流向了北斗的开发运营部门,而是北斗产业链上所有相关的企业,大家都是受益者。

从大方向上看,北斗产业链可分为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空间段是导航卫星的制造、发射和运行,运载火箭的制造和配套。而地面段涉及到地面卫星接收站和监测站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空间段和地面段更多是由国家主导、投资和建设的,北斗的核心技术也主要在这两个方面。

而用户段一般是民营企业参与的比较多,更加强调北斗服务的使用,主要分为上游基础器件的研发生产,比如手机基带芯片、射频芯片的生产,这些基础元件是接收使用北斗服务的关键。而用户段中游就是系统和终端的集成,就是将芯片、天线这些上游的基础器件组成、集成起来,制成能够使用北斗导航的设备。

最后是用户段的下游——北斗导航的运营服务,与线上网络息息相关,比如北斗导航系统的运营系统。

北斗产业链的盈利主要集中在用户段,也就是北斗的应用上。2018年我国卫星导航产业总产值达到了3016亿元、而这一数字在2019年上升至3450亿,在2020年全年的规模预计将超过4000亿。

北斗建设之初,就不是以盈利为目的,更多的是解决我国对自主导航的迫切需求,GPS毕竟是别人家的,我用着也不放心,后来我们投资与欧洲联合研发伽利略导航系统,而被排挤到一边,接触不到核心技术,这也更加坚定了我们搞自主导航的决心。

北斗工程衍生出来的北斗产业链,更多的是一项社会性的工程,从空间段、地面段到用户段,带动的经济效益是不可估量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