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保研资格进入公示期,就在公示之前,有三位同学临时决定抛却保研资格,选择申请出国(境)留学,因此也有三位原本保研无望、预备考研的的同学获得意外之喜,不禁喜极而泣。保研资格有多贵重,可能考研的同学才懂得。与保研比起来,考研无疑残酷得多。

海内高校具有保研资格的约360余所,其中大部分保研名额又集中在以清华、北大、复旦、中科大、上交等少数顶尖院校中,好比清华北大近几年的保研率都在50%左右,相对应的,大部分高校的保研率低于15%,不少高校的保研率在5%以下。也就是说,层次越高的学校获得保研资格越轻易,大部分高校想要获得保研资格必需要各方面都要非常凸起才有可能。双非院校不少专业一年也许就1到2个保研名额。

保研名额固然贵重,但并非所有人都能利用好。学院这次保研的过程中就碰到这样的情况,至少有5位同学到名单公示前仍旧没有找到导师,即便获得了保研资格,也可能由于没有接收而保研不成功。

目前保研的政策,推荐和接受是独立的两部门,学校能够给学生推免资格,但是去哪所学校,找哪位导师,完全由学生自己决定,当然也需要自己去申请和联系,这样做最大的好处是给了学生选择的自由,以免被限制在一定只能报本校或外校,造成遗憾。

不外这样政策对于部门不主动、不善交流的同学来说就是一种巨大的挑战。他们有相称大的可能面临找不到导师的情况。这类同学一般有几个特点:首先是习惯于被安排,主动等待。学习可以随着老师的思路走,学得很扎实,考试也能拿高分,但是拓展少,除了考试成绩之外,少有拿得出手的科研经历和成果,不擅长学习之外的事。

其次,自信心不足,正由于自己的知识面相对比较狭窄,所以与别人交流时就缺乏自信,更但愿用较为缄默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第三,性格相对内向,不善表达,害怕单独面对老师,老师问题目就轻易紧张说不出话。

第四,当然,也有个别学生纯粹是懒,老是抱着侥幸心理,即便自己找不到接收单位,学校也不会坐视不理,肯定会想办法匡助自己解决,究竟保研名额这么贵重,学校必然不会眼睁睁看着名额被铺张。不外即便学校最后能匡助解决,这也是对自己极度不负责的立场。

不管是何种原因,拿到保研名额老是不能铺张,联系导师和学校这事儿,别人没办法代替你去完成。可以考虑的办法,首先是自己要积极主动,让别人有机会了解你是最基本的要求,所以要积极向目标导师倾销自己,交流有难题就从发邮件开始;其次,大三暑假的夏令营不要错过,重点高校夏令营都是为保研做预备的,要提前注意这件事;保研的工作实际上从这时候就已经开始了,有保研但愿的同学差不多这时候就可以确定目标学校和导师了。第三,假如时间紧迫,自己找导师也确实有难题,不妨找学院的老师帮忙,正如上面所说,没有老师会愿意看到保研名额被铺张,他们会为你写推荐信或者直接帮忙联系,但后续的工作终归仍是要自己来完成。

这些同学的遭遇,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也提醒所有同学,在大学里学习成绩并不代表一切,固然说成绩仍旧很重要,能够带来更多机会,但是许多时候起决定作用的并不是学习成绩,而是个人的综合素质。在学校里,碰到题目和难题,还可以指望母校为你兜底,但是一旦踏出校门,步入社会,所有事都只能依赖自己了。

获得保研资格却找不到导师和学校接收,很有可能就会面临保研失败的尴尬境地,即便最后有学校接受或者母校兜底,也可能由于分不到理想的导师而让自己的研究生生活生计过得不顺心,所以不要把大学过成高四,大学里不只有学习成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