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Fuki

近年间,我们频频提起商业电影与艺术电影的“针锋相对”。自从电影走进市场经济时代,国产艺术电影失去了来自计划经济的最后一丝保护,被卷入一场名为商业的混战中。在这个商业性大过一切的电影市场环境下,艺术电影本就不大的生存空间,仍在不断被蚕食着。

有的导演坚持守住初心,誓不与资本市场所妥协。也有不少导演,愿意去成为探索者,去寻找“商业艺术共存”这个数十年无解的难题答案,刁亦男便是其中之一。

刁亦男入行数十年,前期以编剧在圈内立足,曾创作过不少脍炙人口的佳作。2003年,刁亦男携处女作《制服》转型导演,在这之后,他一直致力于寻找商业、艺术平衡点,追求着电影的“雅俗共赏”。2014年,刁亦男导演的第三部作品《白日焰火》一举斩获当年柏林电影节的最佳影片金熊奖和最佳男演员银熊奖,后又在国内院线拿到了1.02亿的票房,哪怕放到现在,这样优秀票房表现的艺术片在国内市场都异常罕见。

时隔五年后,刁亦男带来了他的第四部导演作品《南方车站的聚会》。该片曾入围今年戛纳国际电影节的主竞赛单元,在国际上收获了不错的前期评价。在12月6日正式公映后,截至目前累计票房已突破1.35亿。值得一提的是,该片目前的豆瓣评分7.5,也是刁亦男转型导演近二十年间拍摄的四部作品中豆瓣评分最高的一部。

无论从票房还是口碑来看,《南方车站的聚会》都更优于刁亦男的上一部作品《白日焰火》。这一次,在作者电影与类型电影交融的探索上,刁亦男又向前走了一步。

刁亦男曾在采访中直言,他们新一批电影人真正的梦想是在发达的商业市场环境下拍出既让观众喜欢又保证艺术品质的电影。他作为其中一个践行者,也是为数不多取得了阶段性成功的人。

刁亦男在《南方车站的聚会》中沿用了他情有独钟的犯罪题材,依旧采用了好莱坞黑色电影的创作风格。在类型片的框架下,我们会发现《南方车站》是一部标签化情节多到近乎刻意的作品。破败不堪的武汉城中村、贯穿影片大部分的雨夜戏、德国表现主义式的摄影手法,蛇蝎美人女主,暴力、金钱、情欲,甚至是模糊的道德观,观众可以在这部影片里找到几乎所有应属于黑色电影的元素。

在绝对的类型化之下,刁亦男也将他的个人霓虹灯美学风格运用到极致。这种视听语言已经成为刁亦男电影标志性的特征,美轮美奂的霓虹灯照亮了滋生黑暗的城中村,为真实场景覆盖上一层失真的灯影,更增添了电影亦实亦虚、亦真亦假的迷幻感。市场性的定位,商业性的题材以及艺术电影最不可或缺的作者表达,在这三者之结合方面,刁亦男已称得上是国内的佼佼者。

除内容层面外,《南方车站》还沿用了《白日焰火》的商业化包装手法。例如此次选择了当红演员胡歌作为男主角人选,毫无疑问,一个拥有庞大受众群体的演员绝对能够为影片提供更大吸引力。在宣发方面,《南方车站》大胆采用了刚刚诞生不久的直播营销手段,通过主创做客李佳琪直播间进行线上路演的方式扩大影片的受众群体。据灯塔业务总经理袁娟表示:“这次的效果至少等于二十场线下路演。”从结果来看,《南方车站》能够达到现在的成绩,营销功不可没。

《南方车站》是一部明确建立在商业诉求上的艺术电影,但这种诉求的体现并不局限于影片外在。《地球上最后的夜晚》便是一个相反案例,“一吻跨年”的营销包装曾赋予影片一时风光,但也因此在许多普通观众群体中口碑一落千丈。

《南方车站》却达到了一种微妙的平衡,它依然拥有作者电影中最迷人的视听语言表达,也具备黑色电影风格化的感官刺激,但它也在合理地寻找外在商业属性。在这部电影中,适当的营销和明星主演成为了艺术电影摆脱市场困境的助力,为不同层次的观众群体找到了共通的平衡点。

当然,对于国产艺术电影市场而言,积极拥抱商业绝非万能灵药,营销能够挖掘出一部“闷片”的爽点,却无法让一部“闷片”改变性质。对于更多作者电影导演而言,商业与艺术之博弈还会继续下去。不过,刁亦男之成功,至少又让我们看到了一些打破现状的希望。

[如需转载请联系,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