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出生在小山村的我,小学、初中都是在乡村学校度过的,对农村学校及老师都有比较深刻印象,也心怀感激。虽说农村老师整体素质不如城里的老师,但他们非常敬业,把我们从小山村送到了城市读书,成为城市里的居民。他们送走一代一代的农家子弟,而自己依然奋斗在乡村学校。然而现在乡村学校越来越不景气,学生人数少了,学生成绩非常差,大部分都不能考上普通高中。对此,有很多人觉得是老师水平差,我觉得这不应该让这些乡村教师背锅,农村孩子考不上高中,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纯粹怪老师是不公平的。

一、农村教育生态已发生巨大变化。当年我们上学时,可以说教师水平比现在差远了,大部分是民办教师,但是当时大家都非常尊重老师。如果是学生调皮被老师打了,孩子回家告诉父母的话,必然是受到家长的批评,父母一定力挺老师。

再说当时中国大部人生活在农村,每个村都有一所小学,上初中还需要考试才能有上学机会。而上高中其实难度更大,每所农村初中升学率不过20%左右。由于当时学校淘汰率高,大家对老师和学校也没有什么怨言,能考上高中的基本是智力水平较高,又自律的学生。

后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小学进行了撤并,最后一个乡镇可能只有二三所小学。而农村人开始出去打工,远的去长三角、珠三角或省会城市,近的到县城。而留在农村的基本上是老弱病残的,带着小孩在乡村上学。

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基本上是隔代带着孩子,这些年纪较大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本身文化程度低,还惯着孙辈。所以这些孩子学习上出现困难,基本没有人能够帮助,日积月累,成绩就落下了。而且这些孩子本身也没有更大理想,只想着能混个初中毕业,以后跟着那些大哥大姐或者父母出去打工。

同时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这些在外的父母为了能方便与孩子联系,往往会给孩子们买手机。对于这些电子产品,上了年纪的农民是搞不太清楚的,还不如孙辈们玩得好。所以很多孩子就用手机玩游戏,连进网吧都省了。没有监管的孩子,你让他自律那是不可能的。

连作业都不完成的学生,老师能指望他们成绩好吗?老师批评学生,也许这些爷爷奶奶还护犊子,你叫乡村老师如何提高学生成绩,如何让他们考上高中?

二、乡村还留得住骨干教师和进得来年轻教师吗?在人人都往城里跑的情况下,那些有能力的骨干老师都会想办法调到城里去了。而那些新进老师如果分配到乡村学校,那是不安心的,干过一年半载就想离开,如果没办法调动,他们甚至会辞职不干,也不会留在农村学校。所以真正留在农村学校的往往是上了年纪的老教师,因为他们敬业,也因为他们已习惯了乡村学校。所以说,能够留下来的老师,都是非常值得尊敬的老师。我们在给这些长期扎根农村的乡村教师荣誉证书的同时,是不是来点更实惠的,比如发一份较丰厚的奖金,这样对他们来说更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更能留住教师。

三、如何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在农村人口下降,农村孩子偏少的情况下,很多教学点都是一个老师上几个年级,一人带几门课。老师也累,而孩子们学习环境也不好。建议能不能将孩子们集中到中心小学,哪怕是采用寄宿的方式也更有利于组织教学。同时,由于农村经济条件较落后,完全可以考虑国家对这些孩子进行补贴,免除他们的住宿费,适当补助一些生活费。这些孩子在老师的看管下,一定会比让孩子的爷爷奶奶管好得多。

既然家长都给孩子配备了手机等电子产品,那必须要加强监管,而且要让电脑、手机等成为孩子们学习的工具,而不是玩具。网上有很多教育资源可利用,可以利用网络进行学习,比如上网课,这完全可以弥补乡村教师人员水平有限的不足。因为很多网课都是由重点中小学名师组成经验丰富的老师上课,水平当然没得说。只不过上网课时建议家长在旁边进行监督,否则小孩毕竟有玩心,不可能那么自觉的。

再说由于农村条件差,国家继续加大对乡村教师的补贴力度,让这些乐于为农村教育奉献的老师得到适当补偿。 同时也让这些老师在职称评定方面采用另一标准,让他们更容易获得更高一级职称。这些措施确实起到了稳定乡村教师的作用,也让乡村教师有长期扎根农村的愿望。

你们认为农村孩子考不上高中,是什么原因呢?难道是因为乡村教师教学水平差,或者是不敬业吗?欢迎大家留言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