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时常怀念古代人们简单淳朴的生活,也时常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作为自己的精神乐园,甚至梦想穿越回到古代。当下的不如意势必令人怀古,但真实的古代却远远没有荧幕中那样的浪漫。在生产力低下物质匮乏重农抑商的环境下,百姓的生活难得片刻的安宁。古往今来无数文人都深刻地揭露了这一现象,唐朝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元朝的“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等等都将古代水深火热的百姓生活一一反映了出来。而这样无情揭露社会现实的著作数不胜数,其中以神仙狐鬼精魅来曲笔刻画的《聊斋》更是让人记忆犹新,在那个黑暗的封建社会中,腐朽的科举、吃人的礼教是今人难以想象的。

虽然作者本意是在抨击时事,但其运用生花妙笔将人间悲剧成功的包裹了起来,以至于后来皇亲贵胄都爱不释手。书中奇诡的花妖狐媚让人流连忘返、美轮美奂的荒诞爱情让人心驰神往、而阴险狡诈的险恶人心更是触目惊心。以至于当时无数画家争相绘制,都想通过自己的神笔将书中瑰丽奇幻的情景形象的展示出来,最后脱颖而出是一册《聊斋图说》。它的作者并没有因此青史留名,但他的作品无疑展现了他深厚的绘画功底,其成功的运用当时西方绘画常用的“透视”技巧巧妙地将书中的人物与场景的立体感勾勒出来,使得画面的远近层次分明人物饱满传神,让人一看之下便能感受到原本静止的画忽的活了起来。也正因如此,画册一经传世便流行开来让当朝名臣都为之侧目而将其作为慈禧贺寿的礼品。这本画册到底有多传神,我们不妨看看其中最为出名的《窥窗见鬼图》。

《窥窗见鬼图》仅“见鬼”二字便让人不寒而栗,但画家却用不同的色彩削弱了其惊悚的成分而将书中故事所赋予的奇幻色彩覆盖其上,让人在赏画的同时仍在《聊斋》之中,更让人想要了解画中人物的来龙去脉。而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家境殷实的文人,因为颇有积蓄,外出遇一美女,随后不求上进终日流连于温柔乡中,某日文人遇见一道士言其鬼魅缠身大限将至,文人心中起疑便于半夜窥窗验证道士所言,于是就有了画中的一幕。不难看出这便是《聊斋》中家喻户晓的画皮故事了,乍看之下平淡无奇,但如果注目久视之下便让人不寒而栗。

画中书生双手捂嘴满面惊恐的样子栩栩如生,可以说这神态的绘制即便当下许多演员亦很难演出其神韵。而屋内环境则充分展现了人物的家境及其所属的社会阶层,成了当时许多文人科举有成后便骄奢淫逸的现状。画中鬼怪身绿毛红是文学作品中典型的地狱恶鬼形象,与其执笔作画的姿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似在讽刺那些道貌岸然的险恶之徒。而该画作的点睛之笔便是桌面上的美女画皮了,抛开故事情节而单看美女图,这是古人心中窈窕淑女的标准妆容,即便是在今天同样让人心动。

心细之人不难发现,最为让人惊讶的是画中女子的眼神并不是正对画中作画的鬼怪,而是侧目望着赏画之人。画家点睛之笔不言而喻,美色又岂止诱惑画中人,画外的芸芸众生又何尝不饱受美色诱惑而殒命亡身。“食色性也”人之常情,然而过度沉迷消神去志,上至帝王将相江山社稷下至贩夫走卒家庭事业,碌碌之成败往往因“色”而一败涂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