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時常懷念古代人們簡單淳樸的生活,也時常以“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田園生活作爲自己的精神樂園,甚至夢想穿越回到古代。當下的不如意勢必令人懷古,但真實的古代卻遠遠沒有熒幕中那樣的浪漫。在生產力低下物質匱乏重農抑商的環境下,百姓的生活難得片刻的安寧。古往今來無數文人都深刻地揭露了這一現象,唐朝的“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元朝的“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等等都將古代水深火熱的百姓生活一一反映了出來。而這樣無情揭露社會現實的著作數不勝數,其中以神仙狐鬼精魅來曲筆刻畫的《聊齋》更是讓人記憶猶新,在那個黑暗的封建社會中,腐朽的科舉、喫人的禮教是今人難以想象的。

雖然作者本意是在抨擊時事,但其運用生花妙筆將人間悲劇成功的包裹了起來,以至於後來皇親貴胄都愛不釋手。書中奇詭的花妖狐媚讓人流連忘返、美輪美奐的荒誕愛情讓人心馳神往、而陰險狡詐的險惡人心更是觸目驚心。以至於當時無數畫家爭相繪製,都想通過自己的神筆將書中瑰麗奇幻的情景形象的展示出來,最後脫穎而出是一冊《聊齋圖說》。它的作者並沒有因此青史留名,但他的作品無疑展現了他深厚的繪畫功底,其成功的運用當時西方繪畫常用的“透視”技巧巧妙地將書中的人物與場景的立體感勾勒出來,使得畫面的遠近層次分明人物飽滿傳神,讓人一看之下便能感受到原本靜止的畫忽的活了起來。也正因如此,畫冊一經傳世便流行開來讓當朝名臣都爲之側目而將其作爲慈禧賀壽的禮品。這本畫冊到底有多傳神,我們不妨看看其中最爲出名的《窺窗見鬼圖》。

《窺窗見鬼圖》僅“見鬼”二字便讓人不寒而慄,但畫家卻用不同的色彩削弱了其驚悚的成分而將書中故事所賦予的奇幻色彩覆蓋其上,讓人在賞畫的同時仍在《聊齋》之中,更讓人想要了解畫中人物的來龍去脈。而故事講述的是一個家境殷實的文人,因爲頗有積蓄,外出遇一美女,隨後不求上進終日流連於溫柔鄉中,某日文人遇見一道士言其鬼魅纏身大限將至,文人心中起疑便於半夜窺窗驗證道士所言,於是就有了畫中的一幕。不難看出這便是《聊齋》中家喻戶曉的畫皮故事了,乍看之下平淡無奇,但如果注目久視之下便讓人不寒而慄。

畫中書生雙手捂嘴滿面驚恐的樣子栩栩如生,可以說這神態的繪製即便當下許多演員亦很難演出其神韻。而屋內環境則充分展現了人物的家境及其所屬的社會階層,成了當時許多文人科舉有成後便驕奢淫逸的現狀。畫中鬼怪身綠毛紅是文學作品中典型的地獄惡鬼形象,與其執筆作畫的姿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似在諷刺那些道貌岸然的險惡之徒。而該畫作的點睛之筆便是桌面上的美女畫皮了,拋開故事情節而單看美女圖,這是古人心中窈窕淑女的標準妝容,即便是在今天同樣讓人心動。

心細之人不難發現,最爲讓人驚訝的是畫中女子的眼神並不是正對畫中作畫的鬼怪,而是側目望着賞畫之人。畫家點睛之筆不言而喻,美色又豈止誘惑畫中人,畫外的芸芸衆生又何嘗不飽受美色誘惑而殞命亡身。“食色性也”人之常情,然而過度沉迷消神去志,上至帝王將相江山社稷下至販夫走卒家庭事業,碌碌之成敗往往因“色”而一敗塗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