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0月1日訊(記者 劉楠 楊帆)“大伯,再挖深點,今年的四葉參是不是個兒頭更大了,相信我沒錯吧?”侯偉來到貧苦戶康文學家看看小園種參的收成。近日,記者跟隨黑龍江省殘聯主辦的“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主題採訪活動來到哈爾濱五常市杜家鎮,見到了雲峯四葉參種植合作社理事長侯偉,與他握手間仍感受到缺失三個手指的右手力量滿滿。

7歲因玩雷管炸掉三根手指,自立自強的他用缺失大拇指和食指的手學習、寫字,考上中專卻因家庭貧困放棄了,做起了村裏學校的代課教師。一個月1000元的工資無法滿足一家老小的開銷,後來結緣四葉參,讓他實現了脫貧。他說:“一次偶然機會,他去外地辦事,品嚐到了一道涼拌小菜。細問才知道,這道菜是一種名叫四葉參的植物做的。四葉參是一種中藥材,具有強身壯力,養陰潤肺,止咳化痰,有很強的藥用價值,朝鮮族人愛喫這種植物,也是我國出口美國、日本、韓國的山菜之王,市場需求量非常大。由於過度採挖,野生資源已經枯竭了,人工種植一定是個好的項目,而且技術含量不高,便於種植,勞動強度不大,適應力非常強。”

一直在苦心尋求商機的他下定決心種植四葉參。他先後去了山東、吉林考察,學習四葉參種植技術和尋找銷售渠道。“那年從幾家親戚借來了5000多元,購買了四葉參種子。在自己家的二畝地上開始試驗種植,三年過後,兩畝試驗田竟賣了50000多元,純利潤達30000多元。”侯偉說,這是當初沒有想到的結果,嚐到了初步成功的甜頭。連續幾年種植都收入穩定,家庭生活逐步得到改善。

“今年四葉參收成不錯” 東北網記者 楊帆 攝

“2011年,我被鎮政府聘爲殘疾人專職委員,負責鄉鎮殘疾人工作。工作中看到那些殘疾人,特別是一些貧困殘疾人想改變生活,而苦於無技術、無門路。我便萌發了一個想法,讓他們和自己一起種植四葉參。”侯偉說。於是,他把有意願種植四葉參的貧困殘疾人組織起來,成立了五常市杜家鎮唯一一家“雲峯四葉參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當年就有40多人成爲會員參與種植四葉參。

從資金到技術,從服務到收購,他將自己擁有的技術傾囊相授。在殘聯支持下,他在衝河鎮、杜家鎮、山河鎮、長山鄉、二河鄉、安家鎮等10個鄉鎮共舉辦四葉參種植培訓班12期,培訓人員780人次,免費爲他們發放四葉參種子,價值32萬多元。

侯偉來到殘疾人李世偉家,一邊加工四葉參,一邊拉家常。 東北網記者 楊帆 攝

爲了進一步擴大發展,提升四葉參的經濟價值,他又成立了“五常市明途農業有限公司”,對四葉參進行深加工。加工醬菜,開辦了“五常市明途四葉參土特產專賣店”,把種植戶會員和他們自家的東北土特產都拿到店裏來銷售,這樣既解決了一些人想買真貨好貨難的問題,又增加了殘疾人的收入。

侯偉與貧困戶一起挖四葉參。 東北網記者 楊帆 攝

在殘疾人李世偉家,他正蹲坐在小院子裏給四葉參削皮。“我也很知足,政府給蓋的房子,我乾點力所能及的活生活也算有點奔頭。”“2018年4月,我把哈市殘疾人基金會資助合作社的11.2萬資金當做貧困殘疾人的入社資金,確定了建檔立卡殘疾戶35戶,即35股。每戶在年底都會得到分紅,2018年末每戶實現分紅1000元。李世偉就是入股的社員。”侯偉告訴記者。復興村建檔立卡貧困戶郝守富,患腰椎病,妻子、女兒和兒子都是智力二級殘疾,2018年分紅1000元,在合作社務工收入5000元,實現了脫貧。

如今,五常市雲峯四葉參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社員發展到322戶,其中殘疾人社員119人,建檔立卡戶41戶,種植面積達到686畝,年實現總收入400多萬元。

農戶家小院裏晾曬的四葉參。 東北網記者 楊帆 攝

“下一步,我打算建設廠房,引進生產線,對四葉參進行深加工,提高四葉參的附加值,增項醬菜生產、山特產品加工,創建集‘種植、儲存、加工、銷售、服務’於一體的產業化模式,帶領更多的殘疾朋友共同創業。”侯偉說。

記者手記:從一名鄉村教師,到一名殘疾人致富帶頭人,他一直在扶智,因爲他像一束光,始終在照亮周圍的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