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是我国医学的古典精髓,对人类防病治病和强身健体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世间百草皆有情,那散发着药香的浓郁汤汁正是中草药的灵魂。

煎药不仅是一个过程,更是一门学问,一种艺术。

面对炉火上的药锅把杂念抛弃,静静守候在炉火边,面对炉火中的跳动的火苗,燃起生命的活力。当空气中弥散了淡淡中药味时,对居住环境也是一个净化。尤其是解表药芳香的气息,对一些疾病可以起到预防的作用。

中药的煎服方法是否正确,直接影响着药物治病的临床疗效。

日常生活中我们最常接触的中药剂型就是汤剂,那么如何才能煎出一碗有效的汤药呢?

中煤矿建总医院—中医科为您逐一解答。

煎药工具该如何选择

铁、铝、铜、镀锡等金属器具化学性质不稳定,易氧化,在煎煮过程中会游离出金属离子,可与中药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影响煎药质量和临床疗效,所以不宜选用。

陶器不会与中药发生化学反应;砂锅导热均匀,热力缓和;不锈钢和搪瓷器具能抗酸耐碱,可以选用。

煎药前要清洗药材吗?

虽然很多中药饮片看起来表面会有些灰黑,但其实在给患者服用前都经过了加工炮制,所以煎煮之前一般无需清洗。

如果实在觉得草药有些泥沙,可以用水迅速漂洗一下,但切忌浸洗,以免一些水溶性成分丢失,以及一些细小种子类的药材(如车前子等)被冲走流失。

煎煮前是否需要浸泡?

药物在煎煮前一定要浸泡,因为饮片几乎都是干燥品,通过加水浸泡可使药材变软,组织细胞膨胀后恢复其天然状态,煎药时易于熬出有效成分。

煎煮前用凉水浸泡药材约半小时(浸泡时间不宜超过1小时,特别是在夏天,浸泡时间过长会很容易引起酸败),冬天可以用20-30度的温水浸泡,以缩短煎煮时间,但切不可用开水浸泡,以免某些植物细胞中的蛋白质受热凝固,或是部分高分子物质形成胶体,不利于有效成分析出。

煎药需要放多少水?

以水浸过药材面2~3cm为佳,或者用手轻轻摁住药材,水面刚好漫过手背。通常一些花草类的药物吸水量较大,在浸泡半小时后水位下降,可以另加凉水再开始煎煮。

煎药多长时间为最佳?

将浸泡后的药锅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煮,大概剩余药汤200ml(约1碗)左右,此为第一煎。二煎(也叫翻煎或者复渣):完成第一煎后倒出三分之二的药液,继续往三分之一的底液里加水,大火煮开后,小火煮15分钟。

1、一般药物第一次煮沸后,再煎20-30分钟,第二次煮沸后再煎15-20分钟。

2、质地较轻或含芳香性成分较多的,如清热解表、芳香化湿、舒畅气机等类药物,头煎煮沸后再煎10-15分钟,二煎煮沸后5-10分钟即可。

3、补虚药、矿物药及根茎类等质地厚重坚实、不易挥发的药,头煎煮沸后,再煎40-50分钟;二煎煮沸后再煎30-40分钟。

煎煮几次比较合适?

煎两次可以使药物之间充分作用,有效成分溶出彻底,增强疗效,所以煎煮两次比较合适。但滋补类的中药可以煎煮三次,一些药量较大的处方,也可以煎煮三次。

特殊中药如何煎煮?

1、先煎法

即先将中药提前煎煮20-30分钟后再放入其他中药一同煎煮的方法。

适用药物:毒副作用较强的药物,如川乌、附子、生半夏等;贝壳类、矿石类或角甲类药物,如龙骨、牡蛎、瓦楞子等。

2、后下法

即在中药煎好前10-15分钟将其他中药投入锅内一同煎煮的方法。

方法:在第一煎过程中,在其他药物即将煎好前5-10分钟加入即可

适用药物:含挥发性成分或气味芳香的中药,如薄荷、豆蔻、檀香等;久煎容易减弱药性的药物,如钩藤、大黄、番泻叶等。

3、另煎法

又称另炖。将中药单独煎煮取汁液,兑入煎好的汤剂中服用。

适用药物:比较贵重的中药,如人参、鹿茸、羚羊角等。

4、包煎法

先用薄布(或纱布包)将药包好,再放入锅内与其他药同时煎煮的方法。

适用药物:含黏性、细小种子类、粉末和带有细小绒毛的药物,如车前子、蒲黄、滑石粉等。

5、烊化法

将药物打磨成细粉后,单用水或黄酒将此类药加热溶化,或将此类药放入其他药物煎好的药液中加热溶化的方法。

适用药物:胶类药物及黏性大而易溶的药物,如阿胶、鹿角胶、龟甲胶等。

6、冲服法

将一些难溶于水的药物研成细粉后与其他已煎好的药汁搅匀后一起服用的方法。

适用药物:粉末类的中药,如三七粉、琥珀粉、珍珠粉等。

7、煎汤代水法

先煎后取其上清液代水再煎煮其他药物的方法。

适用药物:质地松泡、用量较大、不易滤净药渣的药物,如灶心土、玉米须、丝瓜络、金钱草等。

如何正确服用中药汤剂?

1、服用温度

关于中药汤剂的温度,根据病情需要,可分为温服、冷服和热服。

温服:一般来说汤剂需要温服。特别是一些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的药物,如瓜蒌仁、乳香等,温服能减轻刺激,达到治疗的目的。

冷服:即将煎好的中药汤剂放凉后服用。一般来说,寒剂宜冷服,适用于热证。凡是解毒药、止吐药、清热药均应该冷服。

热服:将煎好的中药汤剂趁热服下。一般而言,热剂宜热服,适用于寒证。比如外感风寒时一定要热服,风寒感冒时一定要热服,服后盖好衣被,喝热水,以帮助出汗,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药效。

2、服用剂量和频率

根据病情需要,有的是分服(分次服用),有的是顿服(一次性服用),还有一些特殊情况等。

分服:适用于慢性病、病情轻的,可慢慢调治的患者。一剂汤药可分2~3次口服,每次100~200ml。易呕吐的患者要先少后多,分多次服下。小儿口服汤剂时,应将汤剂浓缩,从而减少服用量。以少量多次为好,不要急速灌服,以免咳呛。

顿服:适用于急性病及病情较重的,应急速治疗的患者。一剂汤药可1次服下。这样药力大而猛,能充分发挥药效。

危重患者应该少量多次服用;呕吐患者可以浓煎药汁,少量频服。在应用发汗、泻下、清热药时,若药力较强,要注意患者个体差异,一般见出汗、泻下、热降即可停药,适可而止,以免出汗、泻下、清热太过,损伤人体的正气。

在使用峻烈的药物以及有毒性的药物时,要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取效即止,切勿过量,以免发生中毒反应或伤及人体正气。

3、服药的时间

汤剂一般每天一剂,将第一煎与第二煎混合,然后一分为二,早晚各服一次。

至于饭前还是饭后服用,主要取决于患者的病情。一般来讲如咽痛、感冒、头痛、眩晕等应在饭后服用。如胃、肝、肾等病症,则要饭前服用。对胃肠有刺激性的药物要在饭后服用。

服用中药汤剂注意事项

1. 服用中药汤剂时应忌烟酒,忌食辛、辣、油、腻等食物。

2. 皮肤病及创伤患者应忌食鱼虾等腥物和刺激性食物。

3. 若与西药联用,应与西药错开时间服用。

4. 小儿、孕妇或老年人应遵医嘱。

5. 煎好的中药汤剂应在2℃~8℃冰箱中保存。

中煤矿建总医院温馨提示:

煎药后药渣再煎汤泡足,充分利用,可促进药物对足部穴位刺激,起到内病外治的目的。

编辑 | 唐皙婧 李晓杰 卜琳娜

校对 | 张晓佳

声明 | 我们始终坚持原创,我们愿意与您分享关于健康的每一个话题。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我们将24小时之内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