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寶感覺不佳#

每一個睿智的靈魂

都置頂了毒雞湯

1

近日,我們身邊悄咪咪地發生了一件大事。

淘寶改版了。

一個涉及全國最大的電商平臺、關乎到用戶切身體驗的事情,爲何相關新聞如此冷清,在微博上連個話題都沒有,我也不知道,我也不敢問。

簡而言之,從新版的手機淘寶開始,所有淘寶店鋪的評價頁面都會發生變化,以前的“好評”、“中/差評”直達入口被取消了,取而代之的是“感覺不佳”的標籤。

趁着我的手機淘寶還沒有更新,我趕緊上去搜搜,中差評的入口還在。在淘寶上剁過手的小夥伴,應該對這個界面很熟悉。

而改版後的手機淘寶,評價頁面則默認顯示好評,中差評被隱藏在了一個名爲“感覺不佳”的標籤裏。

有一說一,總感覺用戶評價的作用被削弱了。

率先對淘寶這個舉措舉雙手的贊成的,必然是淘寶的小賣家。

衆所周知,在淘寶上有兩類店鋪,即天貓店(B店)和個人店(C店),天貓店的中差評,本就是不顯示出來的。

比如,同樣是用沒有更新的手機淘寶搜索,天貓店的評論頁面長這個樣子。

想看好評率,只能點開較爲隱蔽的店鋪評價入口,至於爲什麼好評率100%,但每項的評分都低於平均水準,我也不知道,我也不敢問。

這裏我們不討論天貓這套機制合不合理,但毫無疑問的是,這套機制的存在,傾軋了勢單力薄的淘寶個人店(C店)的賣家。

我們都知道,對於一家網店來說,用戶評價是很重要的,碰上惡意給差評的人,這家店不死也得脫層皮。加上和天貓店的一對比,小賣家心理就更加不平衡了。

這次淘寶評價機制一改,小賣家們紛紛奔走相告:終於,不用再受“差評師”們的威脅了!

然而,世上沒有兩全法,相比淘寶個人賣家,絕大多數人所扮演的角色,其實是買家。

從買家的角度思考,這樣的改動,是進步還是倒退?

這恐怕是一個迷思。

2

有小夥伴可能覺得淘寶這次的改動沒什麼,不就是改了個稱呼嘛?以後想看中差評,直接點那個“感覺不佳”的標籤就是了。

其實,還真的不是這麼簡單的,換個角度想想,要是真的無關緊要,淘寶也不會冒這麼大風險,來改用戶這麼多年的習慣了。

首先,這涉及到普通人的思維慣性。

在舊版的評價頁面,“中/差評”的入口和“好評”的入口放在一起,算是全部評價當中的一個子集。

用戶點完圖片點追評,點完好評點中差評,是很符合一般人的習慣的。

而相對來說,上面的那些“顏色正”、“它值得”之類的標籤,點的人就少了很多。

而改了版之後,沒有了好評和中差評之分,“全部”評價下面跟的全是好評,這就很迷,感覺中差評不配稱爲評價似的。

中差評被分到了原本就沒多少人會看的標籤裏,這也算了,連稱呼都改爲“感覺不佳”,不知道的人,根本不明白原來這就是中差評。

而且最重要的是,中差評,是用戶對貨物的評價,偏向客觀;而“感覺不佳”,強調的是用戶的感受,純屬主觀。

價格貴嗎?質量不好嗎?貨不對版嗎?對不起,是您自己的感覺不佳,不是貨物有問題哦。

文字遊戲玩得這麼溜的,真的沒誰了,而目前爲止畢竟時間太短,這看起來小小的文字改動,會造成多少潛在影響,還真難以估計。

也會有人提出疑問:既然這樣的改動沒有好處,爲什麼淘寶還要砸自己的招牌?不怕用戶有意見嗎?

淘寶不傻,這樣做自然有它的理由,簡單概括,就是利益。

淘寶這個操作,對標了以拼多多爲代表的友商。

拼多多的評價詳情就和改版後的淘寶類似,甚至更粗暴一點,沒有中差評的集合入口,想看中差評,只有一條條翻。

這個設計其實對買家是不利的,但對賣家有利,尤其是以刷量爲主的賣家。

而大家都知道,今年生意不好做。如果說一開始的淘寶還能保持老大哥的風骨,現在也被突如其來的行情打到措手不及。

市場下沉,地攤經濟當道,原本平臺還瞧不上的個人小賣家,一下子翻身做了主人。

爲了討好小賣家,防止賣家流失到友商那邊,淘寶只好忽略一下買家的感受,反正大家早就離不開淘寶了,即使不喜歡,真能因此放棄淘寶的實在不多。

看吧,世界上果然沒有永恆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一個看似小小的改動,其實代表了淘寶立場的變化——從買家的角度考慮,變成了從商家的角度考慮。

雖說無可厚非,但也的確可悲。

3

一直以來,淘寶的生態處在一個尚算對等的制衡狀態。

買家可以評價商品和賣家,商家也可以評價買家,平臺充當監督和斡旋的角色。

靠惡意黑別人爲生的“差評師”存在嗎?

的確存在,也的確可惡,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說,都是值得唾棄和取締的。

有的“差評師”出於個人私利,用給中差評的方式威脅商家,讓商家妥協;還有的“差評師”已經成爲產業鏈中的一環,專門幫人打壓同行,或者報復商家,有點像社交平臺上的“水軍”,一旦招惹上,商家絕對損失慘重。

因此,淘寶打擊“差評師”的初衷的確是好,但問題是,不應該用弱化中差評這種方式。

線上交易的這種方式,一邊是隻能看圖看評價的買家,一邊是收錢再發貨,還擁有了買家個人信息的賣家,無論怎樣,買家纔是處於弱勢地位的那個。

舉個極端點的例子,你上網買個東西,打開一間店,全都是精美的圖片,超低的價格,信誓旦旦的保證,以及100%的好評,你以爲自己撿到寶了,連忙下單買了一堆。

結果到貨之後,質量差,全不對版還不說,你找商家理論,對方還一直扯皮,說你換了他們的貨來誣陷他們,他們絕不退款退貨,那你能怎麼辦?

不就是打個差評,警示後來人嗎?

靠黑別人喫飯的垃圾買家的確存在,但服務差、貨不對版、態度惡劣甚至威脅買家的垃圾商家也同樣存在。

中差評的存在,好歹是一種制衡垃圾商家的方式,讓商家有所忌憚,鞭策自己保持基本的誠信。

畢竟在質量上造假實在太容易了,在實體店還有實物,還有店面,但線上除了圖片和“他應該不會騙我”的信任之外,真的什麼都沒有。

相信很多人都已經養成了買東西必先看差評的習慣,如果連中差評的作用都被弱化,不明所以的買家面對永遠一水的好評,真的不知應該何去何從。

“差評師”的問題,應該由平臺負責解決,畢竟掌握大數據和拉黑用戶權限的是平臺。

更何況,商家存在的問題也不少,如果商家刷好評、質量差、惡意威脅買家等現象沒得到有效的遏制,就對買家的中差評下手,說到底,就是對買家話語權的一種剝奪。

淘寶的確已經滲透到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對錢不感興趣的馬爸爸至今爲人津津樂道,曾幾何時,我們也爲雙十一的一件秒殺衣服而興奮整晚,爲拆快遞的痛快而刷爆花唄。

淘寶的成功,的確是建立在千千萬萬的買家和賣家上面的,但如同年少時最愛的零食也終究會變味一樣,當情懷遇上資本,再厚的濾鏡也終摔得粉碎。

我們還是我們,淘寶卻不再是那個淘寶了。

只能說,以後網購,還是把眼睛擦得再亮一點吧,畢竟除了自己,還有誰會永遠義無反顧地保護你的利益呢?

文 | 毒哥&玉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