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春煦文苑

圖:來自網絡

中秋佳節是一個闔家團圓的節日,在我們老家,每逢“八月十五”,都有走親訪友的傳統,親朋之間藉此機會,互相之間聯絡一下久違的感情,分享一下秋收的喜悅。

如今中秋節來臨,又到了一年一度走親訪友的日子。也許大家會留意到,道路越來越寬,車子越來越高檔,禮物越來越豐厚,但卻少了一絲絲走親戚的激情與衝動。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走親訪友出行缺少交通工具,大多步行,條件好的騎個自行車,用個布書包帶二斤或四斤月餅,就把親情走了,並自嘲道:禮輕情意重。

這些年,大家的生活有目共睹,我們的物資越來越豐富,出行的工具,從自行車到腳蹬三輪車,兩輪電動車,三輪電動車,封閉三輪、四輪電動轎車,以致今天幾乎普及的高級轎車,畫出了我們生活突飛猛進的痕跡。

禮品更是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紅色的土公雞,肥碩的大鯉魚,羊、牛肉,整箱的各式各樣的奶、火腿腸、肉類加工產品等等,尤其是高檔的菸酒,價值實在不菲。

不知道從哪天開始,月餅退出了中秋節走親訪友的行當,今天再單純地拿月餅走親戚,實在有失身份,甚至讓人看不起。富起來的人們,在用物資和金錢表達日漸萎縮的情感。

生活富裕了,拿得東西越來越多了,似乎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卻越來越淡了。當下,在現代化的經濟大潮衝擊下,人心越來越浮躁,有的乾脆一年就在春節走動一下,中秋節不再走親訪友。節日的氛圍被忙碌沖淡了,也情有可原。

大家明明知道親人之間,是血濃於水的關係,需要溝通需要維持,但卻感覺有一層眼不能見,卻又無法撕破的隔膜,讓大家的關係無法彼此更靠近一點。

在這種疏離中,親人之間曾有的真情,越來越淡,最終變成一種可有可無的存在。除了紅白事有互相往來之外,平時幾乎沒有任何回應。

現在,生活好了,攀比之風越來越盛行,人們把外在的面子看得非常重。孩子介紹對象,要好車,好房,高檔的用具,相對有錢了,可水漲船高了,眼下掙錢的速度永遠也趕不上世俗的奢侈之速的提升。再硬的漢子,在子女婚嫁的費用上,都得低下高貴的頭顱,任憑輿論和風俗的鞭子肆意地抽打。

於是,大人孩子,不顧一切,四處奔波,掙錢成了人生的第一要義。快節奏,天天忙,成了當今生活的主旋律,爲了一個家庭的繁榮昌盛,家中的頂樑柱常常疲於奔命。

他們遠離了家鄉,遠離了親人,掙錢要緊,回家不易,中秋節不能回家看望父母親友。我們還真得原諒他們的無奈和薄情,理解越來越淡的節日風情。忙在改變着我們的生活,改變着我們的風俗,也改變着人們的情感走向。

“每逢佳節倍思親”,家中老人身體健康與否,孩子成績好壞,家庭的希望和未來,無論生活發生了怎樣的變化,中秋思念親人的情感亙古不變。

在過中秋節上,我們也要與時俱進,隨着科技的發展,網絡知識的普及,縱然相隔萬里,我們仍然可以思接千載,視通萬里。

既然中秋不能回家與親人團聚,那就給他們打個電話、發個短信吧,中秋夜與親人聊聊天,視頻見個面,給親人報個平安,拉一拉家常,敘一敘各自的見聞,談一談各自的收穫與感慨;在屏幕上與大人孩子來一次中秋團圓,殷殷地問候,深深地祝福,以此慰藉彼此的思念。這樣對親人之間的感情,也是一種溫暖的呵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