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古人韓愈有云:“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顧名思義要先有伯樂,而後有千里馬。這句古話能火爆到今天,也透露出一真理:一個人縱使有大才,能力如何出衆,若想成功出人頭地,也必須要有貴人相助,否則只能埋沒於芸芸衆生之中。才子與伯樂往往是相輔相成的一雙“佳人”。又云“亂世出英雄”,在中國古代史上,最容易建功立業的時期,就是羣雄逐鹿的春秋戰國時期,這是一個無數能人異士盡顯風流的時代,我們此次要講的人物,就是春秋頭號伯樂“星探”伍子胥,他從一介乞丐“變身”伯樂,發掘了三位名留青史的“潛力股”。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

伍子胥出身貴族,其父伍奢在楚國任太子太傅,後來因受費無忌的陷害,伍奢與其長子被楚平王所殺,伍子胥在此時逃到了吳國避難。伍子胥在逃亡至昭關之時,受到城門守衛的通緝,只得徒步而行躲避盤查,他晝伏夜出提心吊膽,歷盡艱辛終於如願逃出生天。《史記》記載伍子胥逃到吳國後處境極其艱難,長久逃難生活中的龐大壓力,徹底壓垮了伍子胥的身心,他爲此生了一場大病,且花光了全部錢財。可生活總是要繼續,伍子胥還有未完成的復仇計劃,爲了活命伍子胥淪落到沿街乞討的地步,最慘的時候,伍子胥脫掉上衣光着膀子,在路邊給行人磕頭求施捨。懷着復仇熱血的伍子胥,最終堅持了下來,也成功開始了他的“華麗”蛻變。

乞丐的蛻變與落魄貴族的“逆襲”

伍子胥發掘的第一位“潛力股”,爲公子光,就是後來的吳王闔閭,他之所以能夠爲王,都要依賴於伍子胥的輔佐。公子光乃是吳王諸樊之子,按理說有資格繼承王位,但諸樊在吳國施行“兄終弟及”制度,在其死後公子光的叔叔們輪流爲王。在公子光的叔叔們“過了癮”,且第三位叔叔死後,輪到了第四位叔叔上臺,但他的第四位叔叔死活不願意爲王,這讓公子光大爲振奮,感到自己到了出頭之日,隱忍多年終得所願。可世事弄人,最終王位也沒有落到公子光的身上,其三叔的兒子打破了他的美夢繼位爲王,也就是吳王僚。

心態“坐過山車”的公子光十分憤怒,暗地裏誓要奪回王位,此時伍子胥看穿了公子光的心思,也覺得此乃上天賜予自己的翻身機會,是否能復仇楚國建功立業,只在此一搏。伍子胥想方設法接近到公子光,並使盡渾身解數,得到了公子光的賞識與信任,茲後他表示願意全力助其奪取王位。公子光見伍子胥有良臣之相,二人當即一拍即合,開始策劃奪位大事。

雖然公子光與伍子胥心有大志,但顯然僅僅靠着他們兩個人,是辦不成事情的,再完美的謀劃,也需要靠譜的團隊執行,才能達到目的,否則都是紙上談兵的“嘴炮”罷了。然而各位不用擔心,“大聰明”伍子胥之所以能夠名垂史冊,能證明他並不是個“嘴炮”專家。爲了達成目標,伍子胥暗地裏爲公子光構建奪位團隊,此時他向公子光推薦了一位“猛男”:專諸。專諸本是吳國堂邑人,史料記載伍子胥發掘到這位人才,是因爲一次偶然的機會。

某日伍子胥走在大街上,看到一位“猛男”單挑一羣人,對戰之下完全不落下風,眼看再打就要出人命,最後出來一位婦人,瞬間使得猛漢安靜了下來,並乖乖跟隨婦人回了家,躺倒在地的敵人,這才鬆了口氣,否則就要性命不保。這位猛漢就是專諸,而那位婦人正是專諸的老婆,可謂是一物降一物,別看專諸在外霸氣外露,但在老婆的面前,溫順地如一隻狸貓。事後爲此伍子胥還去問專諸爲何怕老婆,回答曰大英雄雖屈於一人之下,它日定伸萬人之上。伍子胥見專諸發起怒來,有萬夫難敵之氣,妥妥的古代“綠巨人”,而且專諸並不是一位僅受情緒支配的莽夫,他在自己的親人面前,能對自己的怒氣控制地收放自如。伍子胥當即對專諸另眼相看,深覺此人乃是大才,是一個有情有義,且敢於赴死的勇武之人,遂與其交往建立深厚情誼,並將他推薦給公子光,以此收攏專諸爲公子光團隊效力。

專諸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

專諸投了公子光後,後者深知對待如此武人需要以情動之,故公子光忽略了專諸的出身,以貴賓之禮相待,準備尋找時機對其委以重任,而最後專諸也不負公子光的厚待,搞了個“大事”,成功刺殺了吳王僚。公元前516年楚平王去世,吳王僚欲趁楚國忙於操辦喪事之際,派大軍圍困住了楚國,隨後派大臣前往晉國,觀察各國對此事的態度。楚國也不是“軟柿子”,領土受到侵犯悍然反擊,切斷了吳軍的後路,使其不能輕易回國。吳國沒有大軍鎮守內部空虛,伍子胥與公子光覺得到了關鍵時刻,準備除掉吳王僚取而代之,但吳王僚畢竟是國君,想殺掉他談何容易,不能硬殺只能智取,這時候就輪到了專諸施展能力的時刻。公子光親自給專諸訴苦,表達其應該繼位爲王的合理性,專諸當即決定,表示願意執行刺殺吳王僚的光榮任務。

當時公子光在家中佈下“鴻門宴”,邀請吳王僚參加,吳王僚是個謹慎人,光鎧甲就穿了三層,並派出大批兵士保護自己,隊伍從王宮一直排到了公子光家門口。宴會上觥籌交錯把酒言歡之際,公子光找了個藉口溜了出去,這時專諸僞裝成“傳菜員”,將大名鼎鼎的“魚腸”匕首藏在魚肚子中,接近到吳王僚的面前,猛然發難當場將吳王僚擊殺。專諸也未來得及逃跑,被吳王僚的侍衛所殺,雖然專諸身死,但他是推動公子成功爲王的重要人物,理應受到歷史的銘記。

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於殿上

吳王僚死後,公子光放出豢養在暗地裏的兵士,清除掉吳王僚的部下,成功控制了吳國局勢登上王位,是爲吳王闔閭。可吳王僚的兒子慶忌,僥倖逃到了衛國並誓要替父報仇。闔閭也深知慶忌乃是心腹大患,必須“斬草除根”,此時伍子胥又向闔閭推薦了一位勇士要離。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於殿上。要離出身於刺客世家,其父就是職業刺客,要離因爲身材矮小,早年以做屠戶爲生,但要離也是個猛人,他雖然身高僅有五尺,但同樣悍不畏死,打起架來有萬夫不當之勇,而且他有勇有謀,就是不子承父業,也同樣能生活的很安穩。可要離心中有大志,不願碌碌一生,此時又是“星探”伍子胥,給了這位猛士提供了施展能力的舞臺,他向闔閭推薦,要離遠赴他國幹掉慶忌。衆所周知慶忌爲人謹慎,要想刺殺他需要從長計議。

這位身材矮小的勇士,爲了獲取慶忌的信任,使出“苦肉計”,讓闔閭砍掉他的右手,並殺掉他的妻兒,以此消除慶忌對他的戒心。而闔閭卻覺得這個代價太高,要狠下心來表示,只要大王厚葬其妻兒,就算對得起自己了,闔閭十分感動,當即策劃了一出“戲”,實施了這個殘酷的計謀,茲後要離“逃獄”前往衛國投奔慶忌。慶忌也知曉了要離的“悲慘遭遇”,看到他空蕩蕩的右臂管,心中便對要離深信不疑,收其一起向闔閭復仇。

不久後慶忌乘船帶兵討伐吳國,在一艘船上,要離用矛刺穿了慶忌的身體,慶忌才猛然醒悟被闔閭與要離所矇蔽,可慶忌長得虎背熊腰,當即反抗將要離按到了水中,慶忌看到淹個半死的要離,得意的哈哈大笑,並諷刺其說沒見過這種“菜雞”的刺客,還吩咐手下人將要離放走,而他自己也沒得意多久,就因失血過多而死,闔閭的心腹大患,被要離成功除掉。要離自覺不容於世,決心跳水自殺,但最後被慶忌的衛士撈了上來,勸他回吳國領賞。

要離見到闔閭之後,說刺殺慶忌不是爲了錢財,而是爲了報答大王的知遇之恩,與爲蒼生免除戰爭之苦,說罷拔劍自刎而死。要離在史學界是個有爭議的人,他爲了刺殺慶忌,不惜斷手犧牲妻兒,如此不擇手段,可以說一句喪失了基本人性,故司馬遷未將其收錄到《刺客列傳》之中。但士爲悅己者死,他成功殺了慶忌,又的確爲吳國消除了不穩定因素,使百姓免受戰火的摧殘,在這一點上他做出了大功德。總之無論史學界如何評價要離,他都已經名垂史冊,成爲浩瀚歷史“名人堂”中的一員,而這都仰仗於伍子胥的賞識,否則要離也會同專

一樣,泯然衆人了。

尾聲

伍子胥擅於發掘人才,扶持落魄貴族公子光爲王,又替公子光策劃上位之計,發掘“妻管嚴”專諸殺掉了吳王僚,後又發掘矮人勇士要離,幹掉了慶忌,鞏固了闔閭的王位與江山,在他輔佐之下,吳國開始稱霸天下,他可謂是吳國的“換天之人”。伍子胥的源源動力,都是由於心中的復仇之火,他當然沒有忘記楚國的悲慘記憶,得到闔閭的同意後,他率軍攻佔了楚國的國都,可惜昔日的仇人楚王已經身死,伍子胥爲了泄憤掘了楚王的墳墓,拉出屍身鞭打,君子報仇十年不晚,伍子胥以強大的毅力,終於實現了復仇目標。

他更代表了中國文明史中的英雄形象,當家破人亡之際,一個臣民又能何如?伍子胥以血勇之氣給出答案,那就是隱忍復仇,終慰父兄。除了伍子胥的超強毅力之外,他最被世人們所稱道的就是識人之術,無論是落魄貴族公子光,還是專諸與要離這些草莽之輩,都逃不過伍子胥的慧眼,所以要論發掘人才的能力,伍子胥敢說第二,就沒人敢稱第一了,因此說他是春秋頭號“星探”,也是完全對得起此稱號。

【參考資料:《史記》,《吳越春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