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寂寞的紅酒

1937年7月7日,日本製造盧溝橋事變,中國軍隊奮起抵抗,全面抗戰爆發。全面抗戰爆發後,日本發動了瘋狂的侵略,驕橫的日軍打得中國軍隊節節敗退。短短半年時間,中國就丟掉了半壁江山,損失了大部分糧產區和工業區,中國軍隊只能退到中西部利用地形進行抵抗。在雙方的對決中,日本可以說佔有壓倒性的優勢,中國軍隊哪怕數倍的兵力都未必能消滅人數比自己少得多的日寇,日本一個師團追着中國十幾個師跑是常有的事。很多人不禁感到奇怪,抗戰時的日軍爲何那麼難對付,中日差距有多大?

首先,我們先來說說日軍。日本現代陸軍起源於明治維新,是一支非常具有戰鬥力的現代軍隊。日本軍隊不管是單兵素質、文化水平、訓練方式還是武器裝備,全面超越中國,已經向歐美強國看齊。論戰鬥意志,受武士道和軍國主義影響的日軍比歐美軍隊還要堅定,多是悍不畏死的驍勇之輩。日本兵不僅喫苦耐勞、韌性好,而且執行力極強,是一支非常可怕的對手。而當時的中國軍隊士兵素質普遍很低、戰鬥力也很差,大部分是拉壯丁拉來的。這些士兵不僅文化素質低無法掌握現代裝備,而且大部分沒有接受過現代化的訓練,有的連槍都沒有摸過,簡直就是炮灰。實際上,由於營養不良,大部分入伍者身體狀況很差,連徵兵的標準都達不到。由於沒有脂肪儲備,很多士兵連一場高強度的對抗都撐不下來。

中國軍隊不僅綜合素質差,裝備也差,而且不是一般的差。哪怕是中國最精銳的德械師同樣不敵日軍,和日軍有很大的差距。雖然德械師輕武器並不遜色日軍多少,但日軍在重武器方面具有絕對的優勢。日軍上面有飛機,下面有大炮,一通如雨般的炮擊後,步兵跟隨坦克向前方衝鋒推進,基本戰事就結束了。連德械師都不敵日軍,其他部隊就更不行了,有的部隊連飯都喫不上,子彈只能數着用,還有的甚至好幾個人合用一支槍,能打得過日軍就怪了。這就是當時中國軍隊的實際情況。

雖然中國軍隊進口了少量的大炮、坦克等重武器,但數量非常少,而且補給維修困難重重,基本使用幾次就報廢了。所以中國軍隊只能靠機槍、迫擊炮等輕型重武器來彌補火力的不足。但即使如此,也改變不了火力弱的現實,甚至可以說無濟於事。因爲中國軍隊不僅機槍和迫擊炮數量少,而且彈藥不足,打一發少一發,子彈和炮彈比士兵都金貴。

更嚴重的是,別說大炮,就是中國的機槍和迫擊炮只要一露頭,日軍的飛機和炮火馬上覆蓋過來,很快就被打掉了。所以中國機槍和炮兵陣地打完就得跑,得趕緊轉移,否則就得報銷。所以中國軍隊幾乎沒什麼像樣的火力支援。因此,中國軍隊只能靠着步槍和刺刀在槍林彈雨中與日寇搏殺。實際上,即使白刃戰中國軍隊也不是日軍的對手。根據八路軍的統計,一般一個日本兵在拼刺刀時能同時對付至少三個中國士兵。如果兩個鬼子背靠背,能對付中國軍隊一個班。當時的差距就是那麼大。

而就是在這種敵我差距懸殊的情況下,中國軍隊奮起反抗,憑着滿腔的熱血和愛國熱情,和日寇頑強搏殺,用了八年的時間在盟軍的幫助下趕走了日本人。今天我們和平幸福的生活就是他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所以我們應該珍惜今天和平幸福的生活,也應該銘記那些爲國家拋頭顱灑熱血的中國軍人。他們都是真正的民族英雄。

參考資料:《劍橋中華民國史》、《抗日戰爭》、《抗戰前中日軍備對比》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