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父子皆名將,“鳳凰男"周勃善始善終 ,"富二代”周亞夫竟餓死!原因令人深思!

王維有首詩,名叫《觀獵》:

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

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

忽過新豐市,還歸細柳營。

回看射鵰處,千里暮雲平。

寫的是一名將軍練兵狩獵回營的情景,這位細柳營的將軍就是大名鼎鼎的西漢名將周亞夫。

周亞夫名氣大,因爲他幹了兩件大事情。

一個是駐軍細柳,痛打匈奴,開啓進攻匈奴的新篇章(西漢開國一直被匈奴所欺負),對外戰爭取得勝利。

一個是西漢景帝削藩不成,激起了“七國之亂”,周亞夫率領細柳營部,採取個個擊破戰法,擺平各諸侯王,平定內亂,對內戰爭完勝。

官至太尉(三軍總司令),後升任丞相。

周亞夫老爹名叫周勃,名氣也不小,早年追隨劉邦,屢建戰功,有開國元勳之功;後與陳平聯手,滅諸呂、立文帝,官至丞相。

父子二人經歷的事情有些相似,可週勃善終,其子周亞夫卻活活餓死,這是咋回事呢?

周勃

出身草根“鳳凰男”,知進知退方善終

窮苦出身的老周,未起事前,就是一個吹鼓手,別人家婚喪嫁娶之時就去吹吹打打,以此爲生,可是社會最底層的小人物。

小人物一樣有大作爲,全因他結交亭長(鄉長級)劉邦起事,屢建奇功,打敗了項羽,終於封爲絳侯,爲人低調,平安度過呂氏掌權時期,擁立文帝,官至丞相,迎來自己人生巔峯!

老周不會想到,自己擁立的漢文帝,可不是一個文文弱弱的人。自從他當上丞相,確實有些兒飄了,在文帝面前也總以功臣自居。

漢文帝是一個城府極深的皇帝,未真正掌權階段時,能容的下曾有擁立之功的功臣。但他真正掌權後,發現對他最大的威脅,就是這幫人,思來想去,對誰動手呢?

目標直指宰相周勃,因爲他不知收斂,目標最大。

一日朝會,文帝問道,“老周啊,做爲宰相,你可知道,全國錢糧有多少嗎?”

“皇上恕罪,臣不知。”老周答。

“那你知道咱們去年一共審理了多少個犯人嗎?”文帝再問。

“皇上恕罪,臣還是不知。”老周再答。

文帝道,“算了,你退下吧。”老周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啊!

下班後,急忙找到老友陳平問道,“咱們新老闆什麼意思,問我這麼刁鑽的問題。”

陳平說道,“我看,你這丞相不能再幹了,再幹下去,小心性命不保!”

第二天一上朝,老周向老闆文帝遞送了辭職報告,文帝欣然允諾。

事不湊巧,陳平接任宰相不到二年,就駕鶴西去,因爲老周幹過丞相,一時文帝沒找到合適人選,再次啓用了老周。

老周再次當上丞相,時間一長,文帝心裏又犯嘀咕,又問道:“老周,現在京城人滿爲患,我早就下過命令,讓那些封了侯的,回到自己封地。”

又說,“對了,老周,朕記得,你也是封了侯的吧?”

老週二話不說,舉家遷往自己的封地,這回老周真怕了,天天甲冑着身,佩劍不離手,親兵護衛左右,真是驚弓之鳥。

人往往越怕什麼就越容易發生什麼,這就是“墨菲定律”。

有人發覺老周這種舉動,立馬告其謀反,文帝查都不查,直接派人把老周押至京城,投入大獄。

老周,這個慘啊!從最底層爬到金字塔頂端,還沒來得及看風景,就被文帝一腳踹了下來。

謀反這個罪名,扣在誰頭上誰就是死路一條。

在獄中,老周也像大多階下囚那樣受到了獄吏的欺凌。老周想的明白,花錢無數,買通了獄吏。

真是有錢能使鬼推磨。獄吏收了錢財,就不免起了與人消災的惻隱之心,提醒老周說:“老周,你兒子可是駙馬,爲什麼不去找公主幫忙?”

一語點醒老周。

老周捎話給兒子,兒子找到媳婦(公主),媳婦找到自己的奶奶(皇太后),媽找到自己的兒子(文帝),文帝說:“誤會,誤會!”

這事就解決了。

重獲自由的老周感嘆人生,曾經以爲指揮千軍萬馬最牛,沒想到小小獄吏也是人物,所以,別拿小人物不當人物。

周亞夫

身爲“官二代”,居然不知進退

老周兒子小周(周亞夫),名符其實“官二代”,歷經文帝景帝,英雄不輸老子,但不與時俱進,不知進退,難逃餓死的命運。

各位聽說過這句話吧,“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就出自他之口。

一日,漢文帝親自勞軍,驅軍到各大軍營,檢閱自己的部隊,均可以長驅直入,各將軍均騎馬迎送。

到了小周軍營,皇上駕到,不準入營,弄得文帝很尷尬。爲了緩解這種氛圍,文帝只好說:“真將軍也!”

這時的文帝是自信的,強大的,容得下小周這樣純粹的軍人。

景帝上位,地位不穩,小周幹了兩票大事,安內平外,讓景帝安穩當好老闆,小周發展勢頭很猛,先幹太尉(最高軍事統帥),再幹丞相,與老闆關係融洽。

是人就會犯錯誤,小周犯的第一個錯誤,就是干擾老闆的家事。

景帝因事想廢立太子,就問了問小周,“你覺得廢了太子這事行嗎?”

小周說:“老闆,這事堅決不能幹啊!有違章法。”

景帝心想,我就是問一下,你以爲我真的是徵求你的意見。

以下是小周犯的第二個錯誤。

景帝是一個孝順的兒子,拗不過自己母親的請求,想封自己的舅舅爲侯。

這時候,景帝迫切想得到丞相小周的支持,又問小周,“小周啊,你覺得封我親舅舅爲侯,這事行嗎?”

小周說:“老闆啊,這麼多爲國拼死拼命的將士還沒封侯呢,怎麼能給你舅舅封呢?”

景帝這個氣啊,心想,“周亞夫,你等着,看我怎麼收拾你。”

景帝決定不再慣着小周。

北方匈奴一幫小頭目來降大漢,爲鼓勵這種行爲,景帝決定封這些人爲“侯”,小周堅定反對,理由和上次一樣。

景帝告訴小周道,“反對無效!”

小周來氣了,我是國家棟梁,我是爲了國家大義,你豈能這樣!請假,請假,不上班了!

景帝一看,敢不上班,好啊,我直接撤你的官。

小周從此消停了一陣,但景帝心中的刺還有,他就會故意找茬。

一次大宴,故意只給小週上一大肉塊,卻不給刀叉,小周很生氣,怒吼服務員。

景帝發話說:“給你那麼大塊肉還不夠嗎?”

小周不傻,脫帽謝罪,順勢走了。

小周好武,小小周準備了一些甲盾陪葬,沒想到這事被捅到景帝那,直接交到廷尉(紀檢)。

小周有口難辯,絕食五天,吐血而亡。

縱觀老周、小周父子倆的功績,可以說都爲鞏固西漢王朝的統治立下了汗馬功勞,是王佐之才。

但是這對父子倆在晚年時,又都遭受到了人生的低谷,都被誣告謀反。

而面對相同的處境,父子倆的態度、做法卻大相徑庭,二人的最終結局自然也是截然相反。

新主容不下舊將,因爲新主剛剛掌握政權,對很多事務不能真正把握,那麼他最簡潔的辦法不是學習,而是換人。

較爲柔和的,如宋太祖“杯酒釋兵權”,做得絕的如明太祖朱元璋大殺功臣。

文帝容的下新人周亞夫,但容不下舊將周勃,多虧周勃能忍,要不必死!

景帝容不下週亞夫,功勞大,資格老,不順從,刺一根一根埋下,景帝最終均拔出來,逼死周亞夫。

最後還是用這個總結吧:“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