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2021年成都大運會開閉幕式創意文案徵集結果正式揭曉,我校管理學院學子王浚錄的作品《新生》從全球1597份文案中脫穎而出,成功斬獲最高獎項金獎!

1月16日,成都2021年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面向全球正式啓動開閉幕式創意文案徵集活動,至5月31日投稿截止,總投稿量達1597份,海外投稿47份,參與人數達萬人,創國內賽會創意徵集紀錄。徵稿收官後,由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副總導演、廣州亞運會開閉幕式總導演、成都大運會開幕式總導演陳維亞等專家領銜的評審委員會隨即展開四輪評審。9月28日,終評結果揭曉發佈會在成都天府國際金融中心舉行。

經過八個月的激烈角逐,我校管理學院大四學子王浚錄設計的開幕式文藝表演創意文案《新生》成功獲得金獎,有機會被採納進大運會開閉幕式最終執行方案。《新生》設計“水潤天府、日出東方、光耀未來”三個篇章,分別展示四川成都千年歷史文化、建黨百年來所取得的成就以及中國在抗擊新冠疫情中爲全球做出的貢獻,用“蜀”字的甲骨文形態“蠶繭”作爲線索串聯起三大篇章,用“蠶繭新生”來表達成都乃至中國在歷史中的不斷突破、自我變革,最終化繭成蝶,也寓意全世界大學生們的不斷成長。

除了王浚錄之外,另有清華大學研究生、北京大學研究生、成都體育學院教授等設計的9組作品一併獲得金獎。此次獲獎結果被央視、新華社、人民網等多家媒體報道。

///

《新生》奪金後,王浚錄激動的心情平復下來,浮現在他眼前的是在川農成長、被川農大精神蘊養的日日夜夜。這份特殊的情感讓他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始終佩戴着一枚四川農業大學的校徽,而他的開場白總是自豪的一句:“您好,我是四川農業大學的王浚錄同學。”

對王浚錄來說,“川農大精神”時刻鼓舞着自己,更是自己長久以來秉持的原則與目標。它的影響早已浸潤在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

五十餘本文獻,兩月構思,一月成稿,近萬字《新生》。在川農大求實創新的精神引導下,王浚錄在策劃期間始終堅持精益求精。時處疫情之下,宅家的生活減少了奔波的時間成本。於是他有了更多的機會去搜集、閱讀和考證資料,爲呈現出符合史實的四川歷史部分文藝表演,他更是翻閱了十幾本典籍,一紙一筆地記錄下了文案內容的“基石”,凝練出一本厚厚的手寫資料。

評審委員會的專家爲王浚錄的作品點評道:“以《新生》爲題,以‘蠶繭’爲線,設計‘水潤天府、日出東方、光耀未來’三個篇章。用保護蠶繭的形式,巧妙藝術地表達了中國在抗擊新冠疫情中對全世界做出的貢獻。”作爲爲數不多放眼世界的獲獎者之一,王浚錄獨到創新的眼光源於他的成長經歷。

出生於書香門第,王浚錄在父母喜愛讀書這一氣質的影響下,有着十分豐富的想象力,聯想能力強,因此他的愛好在那個年齡段尤爲特別。當身邊同學大都沉浸於漫畫書、動畫片時,他卻對報紙、史書情有獨鍾。在史書之間,他了解到“蜀”的甲骨文形似野蠶,而我國是絲綢大國,兩者之間絲絲扣扣的聯繫交接成網,在腦海的角落織就了屬於他的奇思妙想。

(圖爲2011年深圳大運會開幕式)

而王浚錄參與成都大運會開閉幕式創意文案徵集活動的契機源自他小學六年級觀看的2011年深圳大運會開幕式。在那場開幕式上,兩條絢麗的火龍從深圳灣體育中心蔓延到了深圳灣海灘上的由層層疊疊書籍搭建起來的“書山”火炬塔。從那時起,策劃一場大型運動會開幕式的夢想像是一顆種子,在王浚錄心底生根發芽。

想法驅動行動,理論催生實踐。初入四川農業大學工商管理專業,王浚錄就想與求實創新的川農步調同頻。

期待腳踏實地地進步,他選擇加入棗子團隊大學生傳媒中心攝影部,在這裏他學習技藝,開闊眼界,接觸到另一種新形式的工作制度,營養在紮根間慢慢浸入王浚錄的骨子裏。

後來憑藉自己的積累,不是新聞傳播專業的他,同人大、浙大等學子進入四川日報實習。在從事新聞工作的日子裏,他追蹤時事,發現熱點,在一篇篇消息、通訊作品的背後始終不變的是那一份愛國敬業的初心。

駐足川農,放眼中國與世界。在“川農大精神”中,愛國敬業被放在了首位,也留在了王浚錄心底的第一位。水潤天府、日出東方、光耀未來,《新生》三段篇章環環相扣,從天府文化的悠遠深厚,到北斗昇天的中國速度,再到世界青年學子的齊心協力守護地球的強大信念。廣闊的視野和開闊的胸懷是川農大在成長中給予他最好的禮物。

成長在川農大,王浚錄獲得不僅是精神上的滋養,還有身心的放鬆。溫情成就熱情,在他的記憶裏,川農對待自己的學子總是無比的溫柔,人情味滲透在身邊的每個細節裏,所以歸屬感在川農學子的心裏總是很輕易地植根。

一份推薦信字字箴言,李冬梅教授對王浚錄的認可和欣賞在字裏行間流動跳躍,一份厚重的期望也交付到了他的手上。這不僅僅是一次比賽,更是一次向社會展示、證明川農大學子時刻與民族同頻、與祖國同心、與大運盛會同行的大好機會。

川農大與國家和民族同呼吸,一代代川農人用奮鬥積澱出了“愛國敬業、艱苦奮鬥、團結拼搏、求實創新”的“川農大精神”。而在代代傳承中,“川農大精神”成爲了一種獨有的氣質,充盈在每個和王浚錄一樣的川農新生代的脣齒呼吸間,一言一行中。“蠶繭新生”,在“川農大精神”的引導下,川農大學子終將破繭成蝶,實現精彩人生。

今年恰逢“川農大精神”20週年,鏡頭面前那個將川農校徽戴在胸前、把“川農大精神”裝在心裏的川農大學子王浚錄用一份精彩的大運答卷向母校和自己獻上了最好的祝福和禮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