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省東南部的駐馬店市新蔡縣西北距縣城 5公里2 處的李橋鎮葛陵村東北部的一 道南北向崗脊上,曾經有一座巨大的土堆。土堆直徑60米、高15米。

1971年,當地進行轟轟烈烈的平整土地運動時,這座大土堆被挖平。90年代初,當地建窯燒磚時,將土堆下挖出了大坑。大坑之下,出現了墓室和槨室頂蓋板。

平夜成君墓

1995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這座大墓進行搶救性發掘。古墓從墓口到槨頂深5.6米,距離墓底深9.6米,墓坑四周設有7層土臺階,臺階寬度和高度均爲0.8米,且都保持10度的左右的坡度,修削得非常平整。在臺階之上,還能看到鋪着蘆葦蓆子的痕跡。

古墓所用的填土爲紅褐色五花土,土質細膩、結構緊密,經過層層夯打,每層約厚0.1米。在填土之內,還挖出了當年用過的木鍬、鍬把、竹筐等物品。

古墓穴

古墓呈“亞”字形,分內槨、外槨兩部分,均爲方木堆砌或木板套接而成。外槨有東、西、南、北四個槨室,槨室均用長條形方木構築而成。墓室有部分已經坍塌,中部爲放置棺槨所在的地方。

在清理墓室填土的過程中,發現有7個盜洞,最深的一處盜洞是從南槨室的南側打入,盜墓賊將南槨室的方木打穿了一個大洞進入了南槨室之中,盜墓賊進入南槨室後又繼續向西槨室打洞,卻沒有能將西槨室打穿。從盜洞出土的銅錢來看,古墓均在東漢時期被盜。

出土的箭鏃

此墓在歷史上多次被盜,時間都集中在東漢時期。古墓被盜嚴重,墓中寶物大量被盜走,只有在南墓室內保存了完整的隨葬品。在西墓室內,發現了7具人骨架和零星玉器裝飾品。這些人骨架爲殉葬的女子,年齡在20歲左右。據專家推斷爲墓主人生前的侍女。在這些殉葬的女子中,有一名女子因長期繫着絲帶而導致前額骨骼發生了嚴重變形。

南墓室內出土的文物,大多數爲兵器和車馬有關的器物、裝飾品,還有部分竹簡和陶器等。出土的文物共有青銅器、竹木器、金、玉、皮革、陶等隨葬品。青銅器主要是部分禮器,由於古墓被盜所以出土較少。兵器主要有劍、戈、戈戟、箭鏃等等,戈、戟上面均有銘文文字。

出土的馬甲

玉器類則有玉璧、玉璜、紫晶、水晶扣、漢白玉俑等。皮革製品主要以馬甲、人甲爲主,甲片被盜墓賊損毀嚴重,甲片色澤鮮豔、皮胎大多已經腐爛,有些漆殼內還殘存少量皮胎,爲生皮製造。墓中出土了一種極爲罕見的鹿角器,此物用鹿角雕刻而成,用途可能是用在馬甲身上。此外,還有鐵器、竹木器、竹簡等東西不一而足。

鹿形器

經過對出土戈戟上的銘文“平夜君成之用戟”還有竹木簡中多次出現的“小臣成”可以推斷,此墓的主人爲平夜君成。從出土的文物器物可以看出,此人是楚國封君,與楚王有着密切的關係。“平夜”即“平輿”,《漢書·地理志》記載平輿縣在汝南郡,屬於楚地。平夜君就是平輿君,平夜君的封地就在今天平輿縣一帶。這一位平夜君的名字叫成,因此叫平夜君成。

陪葬遺骸

在古墓出臺的竹簡上,記錄了豐富的祭祀對象,這些人包括楚文王、楚昭王、楚惠王、平夜文君、平夜子西等等。由此可見,平夜君成與這些人有着密切關係,這些人應該是平夜君成的先人。有專家認爲,平夜文君是平夜君成的父親,但沒有確切證據證明,並未定論。

平夜君成墓,爲戰國時期楚國封王之墓。平夜君的封地在今天平輿縣一代,古墓在東漢時期7次遭到盜掘,平夜君成之墓的發掘證明了幾個問題:一是古籍中記載的盜墓始於東漢的說法不誤;二是戰國殉葬制度在楚國依然流行,年輕女子以7數爲殉葬的制度果然存在,同時期的曾侯乙墓的殉葬女子爲21人;三是纏骨的審美畸形在那個時代已經形成,墓中那名額頭因長期繫着絲帶產生嚴重變形的女子,是否就是日後纏足的來源?

平夜成君戈

平夜君成墓,見證了戰國時期的風雨,墓中那名額頭被絲帶勒得嚴重變形的女子骸骨,見證了封建君主的殘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