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友庄有禄一提为他的散文集《心灵家园》写序,我的心就先是一热,没有迟疑便答应下来。为何一热?因为庄有禄是安徽霍邱人,而霍邱,在“五四”时期曾经涌现出一群优秀的作家、翻译家、编辑家,并大多与鲁迅先生有着深挚的交谊。台静农、李霁野、李何林、张目寒、韦素园、韦丛芜、王冶秋、蒋光慈等等,真可谓灿若群星。

最为文学史所不能忽略的,是台静农、李霁野、韦素园、韦丛芜与曹靖华等响应鲁迅的提议并与鲁迅一起共同创立未名社——“五四”时期最重要的文学团体之一。该团体翻译创作并重,出版有专收翻译作品的《未名丛书》和专收创作的《未名新集》。可以说,在“五四”新文化阵营中,安徽霍邱给时代献出了一支不可小觑的队伍。李霁野是鲁迅的学生,出版过杂文集《鲁迅精神》;鲁迅与台静农通信有40封之多,早在1926年,台静就编辑出版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研究鲁迅的资料集《关于鲁迅及其著作》,1932年鲁迅的“北京五讲”又是台静农全程陪同;李何林早在1939年就赞誉“鲁迅是中国文艺界的唯一导师”(《近二十年中国文艺思潮论》),他又是鲁迅博物馆首任馆长,领导、组织编撰了一系列有关鲁迅的大型书籍;王冶秋曾是国家文物局局长,著有《民元前的鲁迅先生》,1936年5月完成的《鲁迅先生序跋集》,颇受鲁迅期许;后随于佑任去台湾的张目寒,是鲁迅的学生,正是他把这批霍邱青年一一介绍给鲁迅,不然也许就没有未名社;“以后要专译陀思妥耶夫斯基,最好能把全集译完”,韦丛芜将鲁迅的这一嘱托记了一辈子,哪怕在衰老病痛被斗争之时也是念兹在兹,终于完成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全集共24部、近300万字的翻译工程。蒋光慈虽与鲁迅形同陌路,却也有着另一种交集:与钱杏邨等人成立太阳社,并与郭沫若的创造社一起,与鲁迅就“革命文学”展开过激烈的论战。这里不能不重点说到韦丛芜的哥哥韦素园。1925年9月,鲁迅在台静农与李霁野的陪同下,专门到北京西山看望患着肺结核病的韦素园。韦素园在30岁上病逝,其碑文就是鲁迅的手书:“呜呼,宏才远志,厄于短年,文苑失英,明者永悼。”为了素园的早逝,鲁迅还写下过名篇《忆韦素园君》,里面有这样的话:“素园却并非天才,也非豪杰,当然更不是高楼的尖顶,或名园的美花,然而他是楼下的一块石材,园中的一撮泥土,在中国第一要他多。”这样的话,是可以概括那一批霍邱青年的。鲁迅还说这批安徽青年是盗火的普罗米修斯,其实他们像鲁迅一样,是在燃烧自己、照亮黑暗,为灾难深重的民族与民众献出着自己。

由这批霍邱精英,我想到了一个问题:作家该如何做人,或曰做人对于作家的重要。作家要首先做一个好人,做一个好人对于作家至关重要。什么是好人?作家该做一个怎样的好人?从韦素园他们,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的启示:在民族遇到危难的时候,作家应当勇敢地担起一份自己的责任,从而也会在冲破中获得自由,做一个时代的先觉者与燃灯人;作家应当有一个良善的人性,让心灵常含悲悯与恻隐,常怀朴素而又挚厚的爱,将咀嚼一己的苦痛与休恤他人乃至整个人类的苦痛结合起来、统一起来;还有第三,便是不惮劬懃,甘做泥土,殚思竭虑。

我正是在阅读这部书稿之中,感到了有禄兄的担当、良善与对于文字的敬畏与认真,我知道我遇到了一位喜欢写作而又爱心浓郁的好人。

他的文字里,常有泪水,因为那个爱字让他心热怀暖。他爱自己的家乡,说“人生果真有来世,下辈子还做蓼城人”;他爱老师,记得老师看到冬天里光着脚丫的学生所落下的眼泪;他爱“两手皴得像松树皮一样,裂了许多道血口子”、就为了给儿子挣下一只手表钱的父亲,而母亲的那双手则更震撼人心,“皮松枯干,青筋爆凸,好像槐树皮一般;手掌磨出了厚厚的一层老茧,十指内侧布满了道道裂口,黑灰钻进去,难以清洗干净,宛如用炭笔画出的蛛网”;而《男人下厨真好》,光是题目就已将对妻子的理解与疼爱,表露无遗。这种爱,几乎是没有边界的——他爱家院中的那棵大枣树,并为枣树之殇而号啕大哭;就连鸟儿们的歌唱、舞蹈、游戏与相爱,都被他理解得丝丝入扣,还要“真想下辈子托成鸟儿,享受一把无忧无虑的浪漫情调”。

还有,一个作家能否常常自省,直接关涉着精神境界的高低。我欣赏庄有禄真诚自省的文字,比如他说:“在没完没了的公文的海洋里泅渡、挣扎18个春秋,撰写的材料等身,终为废纸。”这样的清醒是难得的又有着酸楚在,并正激起他写作道路上求变求新的雄心。以散文的境界论,这本散文集当然还存在着不足,有的篇章略显平庸,好在有禄兄已有明确的醒悟,“受多年从事撰写公文的影响,所写文字,四平八稳,思路不阔,联想不丰”等(《《人贵自知》)。已经退居二线的他,在《找回本真》一文中庆幸“离开了没完没了的大小会议,告别了无休无止的送往迎来,了却了虚情假意的推杯换盏,逃离了死磨烂缠的无理诉求,没有了事倍功半的繁琐事务,止息了功名利禄的诱惑纷扰……三千六百个毛孔,无一处不畅快”。这就是一个作家必须拥有的自由,以他对文字的热切与心性的真诚,我对他的创作之路有着大的期待。

庚子深秋,写于山东济宁方圆垦荒斋

作者简介:

李木生,著名作家,散文家,诗人,高级编辑。1952年生于山东济宁农村,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从事文学创作,曾出版诗集《翠谷》、传记《布衣孔子》、散文集《乔木森森》等。散文集《午夜的阳光》获山东省首届泰山文艺奖,散文《微山湖上静悄悄》获中国作家协会首届郭沫若散文随笔奖,散文《唐朝,那朵自由之花》获中国散文协会冰心散文奖,作品入选全国各种选刊、选本、大中小学读本及初、高中试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