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棺罵天”的“海青天”——瑞海,明代忠臣,家喻戶曉,百姓愛戴的青天。在古代“抬棺”上戰場的事情比較多,因爲“打仗沒有不死人的”!面對戰爭就要有決心,因此有西楚霸王項羽的頭號猛將龍且,三國西涼悍將龐德,清代收復新疆儒將左宗棠、抗英老將馮子材,太平天國戰將曾天養而在朝廷大堂之上類似海青天“抬棺諫諍”的,最早的應該是北魏元匡和北周樂遠,比海瑞要早1000年,元匡前後還抬了兩次棺,且“大難不死”。在這些好漢中,說一說元匡。

元匡,字建扶,河南洛陽人。北魏宗室大臣,景穆帝拓跋晃之孫,陽平幽王拓跋新成第五子。元匡個性耿介,有氣度節操,獲得孝文帝元宏賞識,對他說:“叔父必定能成國家楷模,匡正輔助我,現可改名爲元匡,以成就善始善終的美好。”宣武帝元恪親政,以爲黃門侍郎,除肆州刺史。廉慎自修,甚有聲績。遷恆州刺史、大宗正卿、河南邑中正,除度支尚書。孝明帝元詡繼位後,遷御史中尉、鎮東將軍,封東平郡王。他在彈劾高肇和元澄時幾乎喪命,後被大臣保護,出爲平青二州刺史等職,遇疾還京。孝昌初年,病逝,追封齊州刺史、濟南王,諡號文貞。

元匡第一次“抬棺諫諍”。在北魏立高貴嬪爲皇后,高皇后的哥哥高肇因此獲得重用,且仗着皇后妹妹的權勢,越發專權弄權,權傾朝野。高肇對前朝的許多舊制進行變更,減削封秩,抑黜功勳之臣,羣臣宗室都俯首聽命於高肇,唯有時任度支尚書元匡站出來與高肇理論。他知道自己這樣做的後果和風險,於是自己先做了一副棺材放在官署裏,準備用車把棺材裝拉到到大殿上去彈劾高肇,然後面對着皇上自殺進行死諫。

高肇知道這事之後,非常憎恨元匡,尋找機會整治和排擠元匡。有一天,恰遇元匡與太常劉芳議定度量衡之事,高肇有意偏袒劉芳的意見,元匡便同高肇發生爭執吵鬧。元匡在爭吵中,把高肇比作是指鹿爲馬的趙高,不做好事盡幹壞事。御史中尉王顯得知此事,便拍高肇馬屁,彈劾元匡詆譭宰相高肇。元匡被廷尉判爲死刑。皇上詔令放免元匡不死,降爲光祿大夫。

元匡第二次“抬棺諫諍”。元匡因爲自己的建議多次被任城王元澄駁回,元澄與元匡系堂兄弟,但朝堂之事是朝堂之事。元澄也是忠於社稷之人,屬於文武兼備的將軍,性格剛強,容不得異議的強硬派領導風格。兄弟倆人針尖對麥芒幹上了,元匡在氣憤之中,便又重新收拾好過去與高肇抗衡時所用的那口棺材,準備再次以死相抗,來彈劾元澄。

元澄也不是饒人之主,他調動手中的權力,很快便造出了元匡三十多條罪狀,並上奏朝廷,被廷尉判處元匡死刑。三公郎中辛雄站了出來,對處治元匡之事上奏認爲:“元匡曾經侍奉過三代皇帝,他的剛正不阿的事蹟,朝廷內外都知道。因此孝文帝獎賞他‘匡’這個名字。先帝既然已經在先前容忍了他,陛下您也應當在現在寬待他,如果判處他死刑,那麼恐怕會因此而堵住忠臣的口。”朝廷最後下令免除元匡死罪,剝奪了他的官爵,不久又任命爲平州刺史。

在兩次“抬棺諫諍”外,元匡還彈劾過茹皓、劉芳、侯剛等人,上書揭發於忠藉着國家有難,獨攬大權,使裴植、郭祚蒙受冤屈,宰相貶黜受辱等醜事。人的性格在生死關頭,最能得到如實的展現。元匡的耿直、堅持原則、剛正不阿,在兩次“抬棺諫諍”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元匡與海瑞相比,沒有海青天那麼出名,主要原因應該是出身不同。元匡爲皇室貴族,而海瑞出身沒落的小官僚家庭,家境貧寒。元匡與高肇、元澄是皇親國戚之間的爭鬥,沒有海瑞“抬棺罵天”那麼豪邁而震撼。堅持真理和原則,是不分出身貴賤的,海瑞和元匡都是好樣的,挺直腰桿做人的漢子,獲得的掌聲一樣的響。(文/蔡駟 ) (圖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