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主使用紅酒烹飪美食

最近有部挺火的甜甜劇《我,喜歡你》,女主是位廚藝精湛的廚師,男主對美食要求高,兩人緣分從做菜、品菜開始。

電視劇的前幾集融入不少美食元素,既有高大上的惠靈頓牛排,也有接地氣的錫紙花甲,看得人食慾大增。

讓我印象最深還是要數那一桌的紅酒菜餚。男主出了道考題,命題僅“紅酒“兩字,讓女主自由發揮。

聰明的女主將紅葡萄酒與美食融爲一體,主菜、甜品無一例外:堅果紅酒牛排、紅酒黑椒羊排、紅酒焙梨、黑松露紅酒烤鴿子、紅酒草莓特飲、紅酒玫瑰布丁。

堅果紅酒牛排

紅酒黑椒羊排

黑松露紅酒烤鴿子

紅酒焙梨紅酒入菜

據說用紅酒入菜起源於法國勃艮第,那裏盛產葡萄酒,多到實在喝不完,當地人就用葡萄酒燒菜。從湯品、肉類主菜到蛋糕甜品,法國廚師都能用葡萄酒烹飪。葡萄酒被譽爲食物的第二醬汁。

嫩肉

葡萄酒所含的果酸能夠軟化肉質纖維,達到嫩肉的功能。牛肉、羊肉,甚至雞和鴿子這類禽肉,在烹飪前用紅酒泡一泡,會變得更加軟嫩。

提升味道

烹飪中,葡萄酒不宜使用過多,不是用它覆蓋食物本身的香味,而是要用葡萄酒來提升、豐富食物的味道。

比如做辛辣口味的菜餚,葡萄酒中的果香、花香能夠平衡辛辣味。

如果想多保留葡萄酒香,讓酒香能夠維持在菜餚上,那就別長時間烹煮,可以考慮起鍋前再加入;或是多選用小火烹煮,讓葡萄酒香慢慢滲透到食物中。

※ 一般認爲喝的葡萄酒要貴要好,做菜所用的葡萄酒就最便宜的即可。這可不對。差的葡萄酒可能單寧多,口感酸澀,入菜後酒精揮發,留下的酸、苦味道賦予食物上,失去了用葡萄酒提味的優點。所以做菜不需要貴的,也別用太劣質的破壞菜餚口感。

上色

紅葡萄酒還有上色功能。燒紅肉類,尤其是牛排、牛肉,紅酒能讓菜餚的顏色更加誘人。

一些原本顏色較淡的菜餚,可以燒熟後,在紅酒中浸泡,讓其慢慢上色,並且浸入紅酒的醇香果香。比如紅酒蝦,把草蝦洗淨、去蝦線、汆水做熟後,放入紅酒加鹽的調味汁中浸泡兩小時,色澤口感都俱佳。黃酒、料酒入菜

黃酒是糯米、大米做原料,發酵製成。酒精度一般在15左右。

料酒是以黃酒做原料,加入桂皮、丁香等香料、調味料加工製成,酒精度在10%~15%之間。

營養豐富:除了酒精,還含有多種氨基酸、糖類、維生素、礦物質。

黃酒能喝、能做菜;料酒卻只能做菜。

去腥去羶

魚蝦、肉類中帶有腥羶味的物質會被酒中的乙醇溶解,隨着溫度升高揮發掉。

黃酒、料酒酒精度不高,不會大量破壞魚和肉類本身的脂類和蛋白質。除腥的同時能夠保護肉、魚本身的風味。

提香增鮮

黃酒料酒的醇香、酯香濃郁卻不衝,酒精揮發後,既有香氣物質留在菜餚中,又能將食物本身的香氣引導出來。

黃酒、料酒含有多種氨基酸,烹調時氨基酸與食鹽結合,生成氨基酸鈉鹽。不同氨基酸呈現出不同的味道,鮮味、甜味…能讓菜餚的滋味變得更加鮮美。

東坡肉就專用紹興黃酒代替水來燒,這樣燒出來的肉味香卻不膩,成就一代中華名菜。

東坡肉

黃酒、料酒酒精度不高,燉煮肉類時料酒要早放,如果肉都要熟了才放,肉已經緊緻,料酒無法滲透其中,就無法完全溶出腥味物質,也沒法讓鮮味氨基酸帶入肉中。

※不要隨便用白酒替代黃酒、料酒,雖然白酒也能去腥,但是白酒酒精度太高,容易破壞肉類原本的脂肪、蛋白,而且白酒中氨基酸很少,起不到爲菜餚增鮮的作用。啤酒入菜

啤酒酒精度太低,無法溶解胺類物質,沒辦法像黃酒、料酒、白酒那樣起到去腥除羶的作用。

啤酒中含有軟化肉質的酶,適合處理比較硬的肉類食材。豬腳、鴨肉用啤酒烹飪,更易煮軟煮爛。也適合只需短時間爆炒的肉片,啤酒能讓肉片更容易熟,並且質地軟嫩。

啤酒具有不錯的調味效果,能賦予菜餚獨特的麥香。

啤酒還適合煮肉湯,麥香和酯香融合,風味更佳。

啤酒鴨白酒入菜

白酒能夠去腥,可是酒精濃度太高,有利有弊。一方面容易破壞肉中的蛋白和酯類,破壞食材原本風味。另一方面倒是有去油作用,幫助脂肪溶解。白酒適合烹飪脂肪多的肉類。

白酒適合烹飪長時間燒煮的烹飪,這樣才能讓酒精揮發得更徹底。比如做紅燒肉時加白酒,酒香滲入肉中,去除肉腥,又能減輕油膩,還能產生酯香。

但是白酒除了酒精和水,糖類酸類物質都很少,不如黃酒,沒有增鮮功能。烹飪蔬菜

以上說的幾乎都是針對葷菜,其實蔬菜烹飪時用點酒,也有意想不到的好處。

加少量味道清淡的酒可以減輕某些蔬菜的苦澀味,比如苦瓜、蘿蔔等。

炒綠葉菜時,可以少量放點米酒、白酒,能夠更好的保護綠葉素,讓綠葉菜顏色更好看。酒香草頭,有酒香、菜品顏色翠綠誘人。

不適合人羣

雖然烹飪時加熱能夠讓酒精揮發,但總會有殘留。

據說熬煮較長時間,酒精會降低到原本的5%左右;短時間的炒煮,酒精殘留原本的10%~50%。

所以孕婦、幼兒、肝損傷患者,這些特殊人羣不適宜在做菜時加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