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靜審視《如懿傳》裏的人物關係,會發現阿箬非但不是最可恨的角色,甚至有些可憐。命比紙薄的阿箬是時代悲劇的典型縮影,她是如懿的陪嫁丫鬟,出場時牙尖嘴利,在內仰仗主子的保護,在外不想低人一等,頗有心比天高命比紙薄的意味,所以一開始就已經暗示了她的悲劇下場。

阿箬入宮後,常以陪嫁的身份而自傲,看低潛邸出身的宮女惢心,如懿因姑母一事而被皇帝疏遠,受到內務府欺壓,阿箬就設法告訴皇上,皇上懲治了內務府的人,才解除了如懿的困境。

如懿復寵後,她在內務府說出狂妄之語,報復內務府的不義之舉,如懿知道阿箬的好心,但深宮內苑口無遮攔的性格遲早會出事,於是想爲阿若許個好人家,既顧及了從小到大的情分,又兩不得罪。可這時,皇上和阿若相遇,誇她美貌,阿箬誤以爲皇上喜歡自己,阿箬心心念念乾隆的誇讚,穿上大紅色繡花馬褂,想以此邀寵,如懿斥責了阿箬的僭越行爲,要求她換下衣裳。阿箬哭着對惢心訴苦,認爲如懿不想讓自己成爲嬪妃,和如懿逐漸離心。

之後,她出言諷刺蓮心,被高晞月抓個正着,責罰阿箬在雨中跪六個時辰,如懿雖然和皇后一派不和,但她認爲阿箬這次說話太傷人了,因此並沒有出手幫阿箬。金玉妍利用此機會,在大雨裏給阿箬撐傘,讓她呆在如懿身邊做眼線,因自己的野心和如懿這次的冷漠,阿箬決定反戈。

在如懿櫃子裏面藏了硃砂,玫貴人和儀貴人的孩子相繼夭折後,皇后追查此事時,阿箬以死告發,誣陷如懿用水銀陷害兩位皇嗣,如懿因此被衆人懷疑,阿箬在慎刑司遭受鞭刑,咬牙忍過了所有嚴刑逼供。

後來乾隆把阿箬救出,升爲御前侍女,當夜寵幸封了嬪妃,和金玉妍同住一宮,實際上這是乾隆的計謀。故意人前寵愛阿箬,人後叫阿箬侍寢時跪到天亮,日積月累逼她吐露如懿被冤枉的情況。

期間海蘭在冷宮旁放風箏,爲如懿報平安,阿箬趁機聯合高晞月一起向皇后進言,稱海蘭不顧嫡子病重,在御花園放風箏玩樂,皇后因此罰跪海蘭,海蘭被逼無奈獲寵後懷孕。在孕期服下微量硃砂,以證明真兇另有其人,如懿是被冤枉的,引起後宮衆人猜忌,阿箬因此膽怯。高晞月害怕自己下水銀的事情暴露,求助其阿瑪高斌,扣押了阿箬的兩個弟弟。

如懿出冷宮後,迎春家宴上,皇上送硃砂給阿箬,阿箬受到驚嚇,城府極深的金玉妍見風使舵,點出當年之事,阿箬驚慌不已,高晞月趁機把一切推到了阿箬身上。威脅阿箬承認當年是自己污衊如懿,不得已阿箬認罪,被皇上廢去位份,並且將她毒啞,如懿對她處以貓刑並打入冷宮,之後如懿在冷宮內上吊自殺。

直至下線,這個角色都是劇中讓人難忘的反派,觀衆對她的恨越多,說明這個角色越成功。而她之所以招人恨,是因爲賣主求榮還不知悔改。從出場到下線的幾個重要轉折點,會發現她正應了那句“踏錯一步滿盤皆輸”。

在這個過程中有不少值得玩味的細節,比如她和高貴妃吵了起來,但咄咄逼人的高貴妃沒有扇她耳光,只是推了她一下;明知道皇帝並不是真的寵幸自己,但還是試着爬上龍榻最後被拒。阿箬真的會傻到搞不清狀況嗎?當然不是,只不過她投靠皇后陣營時,就被當成一顆做盡壞事的棋子,註定是一個被犧牲的角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