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呂海峯

我記得我國著名建築大師梁思成曾經說過:“中國的建築遺產中,最豪華的、最莊嚴美麗的、最智慧的創造,總是宮殿和廟宇。……在一個城市中,宮殿的美是可望而不可及的,而廟宇寺院的美,人民大衆卻可以欣賞和享受。”此話確實不假。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感受到張家口各具風韻的古寺廟之古樸與莊嚴。

因爲,張家口具有悠久的歷史,所以,其歷史建築遺產也很多,但其中保存最完美,色彩最豔麗,還是當屬張家口區域那些形態各異的古寺廟。事實上,當初張家口區域的寺廟非常多,僅僅在橋西區一帶就留有了100多座。這些靚麗的歷史文化遺產,足以讓我們每一個人心馳神往。

寺廟其實就是一種文化。我們可以想象,那些過去的和尚修煉之餘,便在長長的寺廟迴廊裏,石碑上,雕刻着種種似隸書、篆書、草書、行書字樣的鳥羣。所以,許多寺廟裏的擘畫其實都是一些在業餘時間的所爲。一直以來,和尚裏面的高人其實都很多。正因爲有了那些活靈活現的壁畫,展翅欲飛的“鳥兒”,才使寺廟顯得格外莊嚴與古樸。凡塵當中的喜怒哀樂與悲欣交集,在寺廟幾乎都能湛然明瞭。

一個午後,閒暇之餘,我在用將近四十多分鐘的時間讀完了一篇文章《我不去寺廟好多年》之後,心裏突然變得十分沉靜。那時候,還是剛剛高中畢業,我還在張家口市宣化區龐家堡機械廠當電焊工,因每天刺眼的“焊光照耀”所帶來的種種不適,忽然就消失的無影無蹤。

爲此,可以說,要想了解一座城市就應該從瞭解寺廟開始。即使當今已經處於一個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經濟競爭日趨激烈的社會,我們也應該瞭解一座城市的寺廟所帶給我們的相關文化與歷史,以及民俗和風情。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廟宇類建築的本身就是一種造型藝術,它蘊涵着多方面、多層次的文化歷史內容。尤其是它的結構佈局與建造原理與一些宮殿建築的原理完全一樣,或許,也僅僅就是把建築規模簡化了而已。

並且,無論寺,或者廟、觀,在它們的內部一般還建有相對稱的鐘樓與鼓樓;佛寺在佛殿之前還建有佛塔,供奉佛舍利,音譯稱爲“浮屠”。而歷史上,張家口的工匠們則始終都用漢式樓閣的建築手法將一些寺廟的塔,建成了各式各樣:木塔、石塔、磚塔、鐵塔等。

當然,張家口歷史上的寺廟曾經也有很多稱謂,如“寺”,最初並不叫寺,而是叫廟,如孔廟、二王廟等。直到秦代以來才稱爲寺,後來就統一稱呼爲了寺廟。所謂寺廟就是寺和廟的通稱。

目前而言,張家口的知名寺廟有哪些呢?

1、卜北堡玉泉寺,位於蔚縣縣城的西側2千米。

2、昭化寺,始建於明代。坐落在懷安縣懷安城鎮西大街路北,佔地面積3820平方米。整個寺院由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後殿、偏殿以及鐘樓、鼓樓、碑樓等形成,是一處以傳播佛教爲主的大型古剎。

3、釋迦寺,位於張家口蔚縣(河北省張家口市轄縣)的縣城南關,俗稱臥佛寺。

4、時恩寺,坐落在宣化巍峨的鼓樓腳下,始建於明成化六年(1470年)。

5、蔚縣重泰寺,位於蔚縣城西北部湧泉莊鄉的高利寺,閻家寨、崔家寨三村中間的一塊高丘之上,距縣域22華里,它是蔚縣現存時代最早,規模最大、主體建築保存最爲完整的一處千年古剎,廟宇宏敞,建築巍峨,古樸壯觀。

6、雲泉禪寺,位於賜兒山中,建於明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已有600餘年。

7、金河寺(河北省張家口市蔚縣),位於小五臺山西臺北麓,背靠高山,面臨金河,滿山蒼翠,風景十分秀麗。

8、彌陀寺(河北省張家口市涿鹿縣)涿鹿彌陀寺,又稱河南寺,位於涿鹿縣武家溝鎮西窯溝村南的桑乾河大峽谷的山坡上,建於金朝皇統(公元1141—1148)年間。

9、宣化柏林寺,又稱石佛寺,位於宣化縣崞村鎮柏林寺村西南約1公里處的山坳之中,樹木蔥鬱,風景優美。

10、蔚州靈巖寺,位於蔚州城內,明代古建築。

11、暖泉華嚴寺,位於河北省蔚縣暖泉鎮,自南向北有前、後殿,兩側有東、西配殿。前殿面闊進深各三間,單檐歇山布瓦頂,檐下施五踩斗拱,樑架爲五架樑,前、後各出單步梁,內施天花,繪有精美的龍鳳圖案。前殿面闊進深各三間,單檐歇山布瓦頂,檐下施五踩斗拱,樑架爲五架樑,前、後各出單步梁,內施天花,繪有精美的龍鳳圖案。

12、故城寺,位於河北省蔚縣宋家莊鎮。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