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简称“陕”或“秦”,省会古都西安。陕西省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在此基础上,截至2018年底,陕西省下辖10个设区市,含30个市辖区、72个县、5个县级市。其中,就眉县来说,人口超30万,隶属于陕西省宝鸡市,古称“眉坞”,位于秦岭主峰太白山脚下,北跨渭河。介于东经107°39′—108°00′,北纬33°59′—34°19′之间,总面积863平方千米。眉县原名郿县。“郿”字源于《诗经·大雅·崧高》:“申伯信迈,王饯于郿”。《史纪》载:“秦昭王时大将白起为郿人”之记,证明在郿地置县。自建县以来,曾有过武功、邰县、郿县、荣县、汉光县、新光县、安汉县、郿城县、平阳县、美阳县、周城县、渭滨县、凤泉县、温汤县、柿林县、周至县、眉县等县名。

首先,眉县隶属于陕西省宝鸡市。眉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半湿润气候,海拔高度在442—3767米之间,年平均气温12.9℃,平均降水609.5mm,平均日照2015.2小时,无霜期218天。每年3—5月,回暖较快,秋季受冷空气影响,昼夜温差较为明显,是关中地区秋雨最多的区域之一。就眉县的历史来说,旧石器时代,今眉县境内就有人类活动。遍及全县的32处原始社会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址,证实远古人类在此活动的足迹。眉县,在夏商时,渭水南为微国,渭水北属邰国(系炎帝之后,姜姓所封)。西周时,渭水北,东属邰国,西为郿邑。战国时代,正式设立郿县,境内有白起城。今眉县渭水南,自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年)即设为武功县。

秦朝建立后,。在今眉县渭水北先设荣县(一说未设),后改为郿县,治所一说在今常兴镇西,一说在今车圈村。西汉因之,渭水南仍为武功县。东汉初年(25年),撤销武功县和邰县。永平八年(65年),于渭水北之故邰城(今杨凌杜家坡和揉谷镇法禧村、疙瘩庙一带)复设武功县。献帝中平元年(189年),改汉光邑为安汉县。汉末三国时期,法正和孟达这两位蜀汉将领,就出自今眉县一带。一方面,法正(176年-220年),字孝直。扶风郿(今陕西省眉县小法仪镇)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谋士,名士法真之孙。原为刘璋部下,刘备围成都时劝说刘璋投降,而后又与刘备进取汉中,献计将曹操大将夏侯渊斩首。法正善奇谋,深受刘备信任和敬重。

另一方面,孟达(?-228),字子度(小说《三国演义》中字子庆),本字子敬,因刘备的叔父名叫刘子敬,为避讳而改字。扶风郡郿(今陕西省宝鸡市眉县一带)人,三国时期人物。本为刘璋属下,后降刘备。三国这一历史阶段,魏蜀吴三国鼎立,今眉县一带成为曹魏的疆域。西晋太康八年(287年)今眉地称秦国,后复为郿县。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周城县曰渭滨县。大业二年(606年),改渭滨县曰郿县。义宁二年(618年),于郿县东部设凤泉县,并于郿县境内设郿城郡。唐武德元年(618)改郿城郡为郇州,三年(620年)州废,将郿县城迁今址。贞观八年(634年),撤销凤泉县,其地并入郿县。

最后,元初世祖至元十六年(1279年),升郿县为郿州,于东部设柿林县。顺帝至元元年(1335年),复改郿州为郿县,并废柿林县,其地复归郿县。此后近700年间,一直称郿县。清朝这一历史阶段,郿县属凤翔府辖地。到了1914年,眉县属关中道。1928年,眉县直属于陕西省。1964年9月,将“郿”字改为“眉”,从此遂为眉县。2011年7月7日,眉县撤销原马家镇并入常兴镇,撤销青化乡并入横渠镇。如今,眉县隶属于陕西省地级宝鸡市。2019年,眉县下辖1个街道、7个镇,另设有1个旅游区、1个森林公园,总人口约为32.5万人,总面积达863平方千米。对于眉县这一千年古县,你怎么看呢?欢迎留下你的观点,让我们一起讨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