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省,簡稱“陝”或“秦”,省會古都西安。陝西省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在此基礎上,截至2018年底,陝西省下轄10個設區市,含30個市轄區、72個縣、5個縣級市。其中,就眉縣來說,人口超30萬,隸屬於陝西省寶雞市,古稱“眉塢”,位於秦嶺主峯太白山腳下,北跨渭河。介於東經107°39′—108°00′,北緯33°59′—34°19′之間,總面積863平方千米。眉縣原名郿縣。“郿”字源於《詩經·大雅·崧高》:“申伯信邁,王餞於郿”。《史紀》載:“秦昭王時大將白起爲郿人”之記,證明在郿地置縣。自建縣以來,曾有過武功、邰縣、郿縣、榮縣、漢光縣、新光縣、安漢縣、郿城縣、平陽縣、美陽縣、周城縣、渭濱縣、鳳泉縣、溫湯縣、柿林縣、周至縣、眉縣等縣名。

首先,眉縣隸屬於陝西省寶雞市。眉縣屬暖溫帶大陸性半溼潤氣候,海拔高度在442—3767米之間,年平均氣溫12.9℃,平均降水609.5mm,平均日照2015.2小時,無霜期218天。每年3—5月,回暖較快,秋季受冷空氣影響,晝夜溫差較爲明顯,是關中地區秋雨最多的區域之一。就眉縣的歷史來說,舊石器時代,今眉縣境內就有人類活動。遍及全縣的32處原始社會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遺址,證實遠古人類在此活動的足跡。眉縣,在夏商時,渭水南爲微國,渭水北屬邰國(系炎帝之後,姜姓所封)。西周時,渭水北,東屬邰國,西爲郿邑。戰國時代,正式設立郿縣,境內有白起城。今眉縣渭水南,自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年)即設爲武功縣。

秦朝建立後,。在今眉縣渭水北先設榮縣(一說未設),後改爲郿縣,治所一說在今常興鎮西,一說在今車圈村。西漢因之,渭水南仍爲武功縣。東漢初年(25年),撤銷武功縣和邰縣。永平八年(65年),於渭水北之故邰城(今楊凌杜家坡和揉谷鎮法禧村、疙瘩廟一帶)復設武功縣。獻帝中平元年(189年),改漢光邑爲安漢縣。漢末三國時期,法正和孟達這兩位蜀漢將領,就出自今眉縣一帶。一方面,法正(176年-220年),字孝直。扶風郿(今陝西省眉縣小法儀鎮)人。東漢末年劉備帳下謀士,名士法真之孫。原爲劉璋部下,劉備圍成都時勸說劉璋投降,而後又與劉備進取漢中,獻計將曹操大將夏侯淵斬首。法正善奇謀,深受劉備信任和敬重。

另一方面,孟達(?-228),字子度(小說《三國演義》中字子慶),本字子敬,因劉備的叔父名叫劉子敬,爲避諱而改字。扶風郡郿(今陝西省寶雞市眉縣一帶)人,三國時期人物。本爲劉璋屬下,後降劉備。三國這一歷史階段,魏蜀吳三國鼎立,今眉縣一帶成爲曹魏的疆域。西晉太康八年(287年)今眉地稱秦國,後復爲郿縣。隋開皇十八年(598年),改周城縣曰渭濱縣。大業二年(606年),改渭濱縣曰郿縣。義寧二年(618年),於郿縣東部設鳳泉縣,並於郿縣境內設郿城郡。唐武德元年(618)改郿城郡爲郇州,三年(620年)州廢,將郿縣城遷今址。貞觀八年(634年),撤銷鳳泉縣,其地併入郿縣。

最後,元初世祖至元十六年(1279年),升郿縣爲郿州,於東部設柿林縣。順帝至元元年(1335年),復改郿州爲郿縣,並廢柿林縣,其地復歸郿縣。此後近700年間,一直稱郿縣。清朝這一歷史階段,郿縣屬鳳翔府轄地。到了1914年,眉縣屬關中道。1928年,眉縣直屬於陝西省。1964年9月,將“郿”字改爲“眉”,從此遂爲眉縣。2011年7月7日,眉縣撤銷原馬家鎮併入常興鎮,撤銷青化鄉併入橫渠鎮。如今,眉縣隸屬於陝西省地級寶雞市。2019年,眉縣下轄1個街道、7個鎮,另設有1個旅遊區、1個森林公園,總人口約爲32.5萬人,總面積達863平方千米。對於眉縣這一千年古縣,你怎麼看呢?歡迎留下你的觀點,讓我們一起討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