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7月12日,大同市沙岭村的一个村民到村东北1公里的土山上取土时,不小心掉入一个古墓穴之中。古墓穴由不少青砖铺砌而成,该村民从古墓穴中挖出不少铜器。由于古墓太大,村民返回家中叫人去挖时被邻居发现。邻居悄悄尾随该村民来到山上,当看清楚了一切后,邻居果断向当地文物考古所举报。

古墓

接到群众举报后,当地考古研究所当即派出专家前往土山调查。专家首先找到了发现古墓的村民,在村民的带领下找到了那处古墓。古墓地处水泊寺乡沙岭村和齐家坡村的交界处。农田之中有一方3000平米的高地,这处高地就是一处古墓群的埋葬地。

在这个土坡上,专家先后挖出了北魏时期的墓葬12座,出土文物200多件。其中村民发现的那座古墓最为特殊,墓中虽然没有出土金银珠宝,但古墓中的壁画却价值连城。这座古墓被命名为M7,也就是发掘出土的第7座墓穴。此墓长10米,宽1.2—1.4米,内部填土为黄褐色五花土,土质疏松,未经过夯打。

墓门

古墓全部用青灰色砖修建,为长条形青砖。砖头大多为素面,也有部分为单面细绳纹青砖。M7古墓出土文物27件,大多数文物被村民搬回家中,经过反复劝说和教育上缴。专家又在古墓之中挖出了数件文物。

这些文物主要有釉陶壶5件,分为黄褐色、酱釉色两种,素陶罐5件,素陶壶6件,铁器、铜器10多件,均为生活用具。有银圆饰6件,漆器耳杯1件。有大量损毁严重的彩色漆皮,漆皮表面的文字、图案清晰可辨。漆皮图画上,主要画着夫妇对座图,庖厨饮作图,打场图,其余都是一些人物的局部图。

出土器物

这些漆皮画已经残破,但从清晰可辨的图画上可以看出,这些漆皮画当年是何等精美。尤其是夫妻对坐图,所画的极有可能就是墓主人夫妇当初的模样。其余残余漆画,有将军、有侍女、有盔甲等等,漆画虽然残破,但看得出来相当精美。

古墓四周都有壁画,总面积为24平方米,壁画保存得相对完整。北面墙壁上绘画的是形态各异的珍禽异兽,下面绘有19位女侍,最下面是盛大的车马出行图,车马出行图有骑兵在前引导,后面有士兵、表演、杂耍和侍女,还有正在进行倒立表演的百戏。这一队出行人马浩浩荡荡,看上去场面非常宏大。

漆皮画

东壁为正壁,上栏为动物形象,但损毁严重。中间有8为女侍,中间往南方有10位手执物品的男侍。下栏有高大的建筑物,建筑物上的瓦楞清晰可见,在屋顶上有一只展翅欲飞的金翅鸟。

在建筑物正中,端坐着男女二人,应该就是墓主人夫妇。在墓主人夫妇周围,有一排侍女。这幅壁画所描述的,应该就是墓主人夫妇生前锦衣玉食,享受侍女们服侍的场景。

南壁和北壁一样,用15厘米的红线将画面分为上下两栏,上栏是动物形象,下栏是24位男侍。南壁上的图案非常丰富,有粮仓、车辆、杀羊的场景,也有小车、乐伎、庖厨煮饭等场景。

最奇特的是一副宰羊的图画,一位男子右膝压住羊的右前腿,右手提着羊的左前腿,另一位男子双腿压在羊的后腿上,右手将一把短刀插在羊的肚上,鲜血从羊身上淌下 ,流在下面接血的盆中。

宰羊壁画

西壁上栏为动物形象,下栏甬道两侧各有一个双腿分开站立、单手高举着盾牌的武士。两个武士形象生动,神态均为战斗状。在甬道上,画着伏羲女娲像,两人头戴花冠 ,双手袖于胸前,下半身龙身长尾交缠在一起。古墓之中,还有一些精美壁画,不一而足。

如此精美的壁画,墓主人的身份肯定不一般,古墓早年被盗,大量珍贵文物已经流失。但留下的壁画却是无价之宝,经过对漆皮上残留的文字分析,专家发现古墓的主人下葬于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太延元年,即公元(435年)。

墓主人为破多罗部人,也就是鲜卑族的一个分支。这座古墓的女主人公被称之为破多罗太夫人,太夫人之子为侍中、主客尚书、太子少保、平西大将军,官居二品。

破多罗太夫人死于农历四月二十日,她的丈夫先于她死去。破多罗太夫人的灵柩停在宅院之中,到了八月中秋时才与丈夫合葬在这座墓穴里。从这些残留的文字可以看出,此古墓为鲜卑族高官父母之墓,墓主人身份显赫。从墓中的壁画可以看出,墓主人生前的生活相当奢华。

庖厨壁画

破多罗太夫人夫妇墓,虽然珍贵文物被盗掘一空,但留下的壁画却相当精美,而且这些壁画是中国迄今为止有纪年标注的壁画。这些壁画为研究鲜卑族人生活习惯提供了最生动的资料,是当之无愧的无价之宝。盗墓贼没有想到的是,他们留下的不稀罕的东西,却是最珍贵的。

最后,出土的文物被送到当地博物馆珍藏,对发现古墓主动报告并上交文物的村民,当地给予了500块钱奖励,并颁发了荣誉证书。

自此,北魏破多罗太夫人夫妇墓的发掘,落下句点。

参考文献:《大同沙岭北魏壁画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