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很多接受过八十年代崇拜西方的所谓新启蒙运动洗礼的人来说,都会有个执念,认为大一统国家是中国没有发展出自由民主和现代资本主义的重要原因,以为小国林立更有利于人类进步,更有利于推动一个国家走向现代资本主义,所以会由衷地赞成欧洲那种小国林立的分裂局面。

确实,从一定意义上说,这种看法是有道理的。如果只是从生产力水平进步的角度来看,分裂割据局面下的先进发达地区的优势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之后,会由量的积累引发质的变化,最终产生新的技术和新的社会经济,政治制度。这也是资本主义首先在西欧地尼德兰地区,英国和法国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资本主义制度率先在这些地区出现之后,也确实催生出了许多规模虽然小,但是发现水平却比较高的国家,其中一些甚至还一度获得性国际性乃至全球性的霸权。比如最早崛起的是荷兰,之后是葡萄牙,然后是西班牙,再是英国,然后是法国,荷兰和葡萄牙都是小国,但是却能利用自己作为沿海地区的经济和贸易优势,一度取得海上霸权,都是这个原因。

为什么小国更容易发展起来呢?其实小国并不是成为先进发达国家的充分条件,甚至连必要条件都算不上。当时的欧洲存在大量的小国,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小国都成为了地区发达国家,也没有抖成为海上霸权国家,只有荷兰和葡萄牙成功了。而这两个国家之所以率先强大起来,并不是因为他们小,而是因为他们处在沿海地区,是贸易发达国家。而当时工业发展水平还比较低,贸易是比较重要的。

英国和法国能够取得世界霸权,是因为他们所处的地理位置刚好是再沿海地区,英国还是岛国,但是他们又最早经过前期得积累,成为了最早的工业化国家,这时候他们的工业产能再加上他们濒海的地理优势,就让他们成功的成为那个时代的世界霸主。经济上的变化,进而推动了政治和文化的发展,也就让小国称霸的时代成为了历史。

工业化除了地理优势,贸易优势之外,还必须要有一定的国家规模优势,人口太少,资源太过稀缺,都是不可能催生出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也就不可能催生出资本主义政治和社会制度可。道理很简单,人口少,地盘小,资源没有那么紧张,也就没有进行技术革新的动力了。比如荷兰和葡萄牙,虽然获得了海上霸权,但是因为他们是小国,人口少,资源没有那么紧缺,自己可以过得不错了,也就不容易发展出工业革命了。

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走向了大一统就是错误,也没有什么好遗憾和后悔的。中国从秦始皇开始就建立起了大一统国家,并且成为了之后中国的一个历史传统,虽然也有过不少分裂割据的时期,但是大一统还是大势所趋,是人心所向,最终都是走向了更大范围的大一统。总体来看,中国历史就是在分裂与统一的交替过程中螺旋式地发展和扩大,最后形成了今天中国广土众民的大国基础。

从历史来看,虽然中国的大多数时间都是统一的,但是也有不少分裂的时期,有些分裂时期甚至持续的时间很长,但是除了赵国时期之外,大多数时候分裂都是很糟糕的事情。因为分裂虽然可以带来一定程度的百家争鸣,思想繁荣,但同时也必然意味着持续不断的战争,生产力水平严重倒退,人口大幅度减少,而这种战争是会影响到每个普通人的,所有人都处在朝不保夕地状态,这也就是东汉末年曹操在诗中说过的,千里无人烟,白骨露于野。

欧洲的情况实际上也是一样的。欧洲在罗马帝国崩溃之后,就陷入了小国林立地分裂割据状态,也一直处在战争频仍的状态,人口很难大幅度增加,尤其是分裂割据最严重的中世纪,更是欧洲历史上最为黑暗的时期。在文艺复兴运动出现之前,欧洲的各方面都非常落后,这个时期的中国无论是哪方面都远比欧洲更加繁荣和发达。比如元朝在中国历史上是发展水平倒退的时期,但在这个时期来过中国的欧洲人眼里,中国几乎就是天堂。

则是因为欧洲长期分裂,小国林立,战争频仍,兵连祸结,所以永久和平才会在欧洲成为一个重要的思想问题,康德甚至写过永久和平论这样的著作,他所谓的永久和平,其实就是希望欧洲能够结束各国之间不断爆发战争的状态,能够让所有国家都得到休养生息的机会。但真正回答这个问题的不是哲学家,而是拿破仑到希特勒这种统一欧洲的战争,包括两次世界大战,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都是欧洲内战引发的。

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洗礼,在由美国从外部提供的强制和平秩序之下,德国个法国才开始合作,尝试通过和平的方式来推动欧洲的一体化,最初是欧洲煤钢联营,之后是欧共体,最终则走向了欧盟,才有了欧洲共同的货币,欧元。而中国早在秦始皇时期就已经确立了大一统国家的基本条件,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统一的郡县制,中国两千多年前已经做到了的统一货币,欧洲直到出现欧元才完成。

从人类历史进入工业化时代以后就已经清楚的表明,一个国家想要成为自己国家个民族命运的主宰者,他的人口和领土规模就必须是大国,因为只有大国才能在内部进行不同地区之间的分工协作,形成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从而取得更大的竞争优势。虽然人口和领土规模不是成为一个大国的充分条件,但毫无疑问是必要条件。

在工业化时代到来之前的两千多年历史里,中国能够始终领先于全世界,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中国早早的就确立了大一统国家的基础,也确立了统一的原则。无论是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还是君子大居正王者大一统,都是这种理念和原则的表述。哪怕是在分裂时期,一个政权一旦称帝,就会自然而然的把统一全国当成自己的主要目标。

虽然在明清时期,中国没有独立的发展出现代资本主义制度,也没有出现欧美那种自由民主和政治制度,但这并不意味着过去的两千年我们就走错路了。事实恰恰相反,正因为中国早早的实现了大一统国家的目标,所以中国即便是在晚清以来最黑暗的时期,也始终被视为沉睡的雄狮,虽然睡着了,但毕竟还是雄狮,总有一天是要醒来的。一旦醒来,就要震惊世界。

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中国落后挨打的局面持续了一百年,这被中国人视为耻辱,也视为最黑暗的历史岁月。但我们也要知道,全世界有许多国家都落后挨打,却并不以此为耻,甚至有些国家对这段历史还甘之若饴,乃至于感到自豪和骄傲。中国人之所以会感到耻辱,就是因为我们知道,我们不应该落户挨打。如果一直都是落后挨打,自然就习惯成自然了,不会觉得有什么耻辱了。

其实,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都是这样。用《乡村爱情故事》里的赵四在《吐槽大会》上的说法,你去象牙山村打听打听,我哪天不挨打?对绝大多数国家来说,不挨打的日子就是好日子,挨打也并不是什么特别悲惨的事,比挨打更悲惨的事比比皆是。但中国不同,中国觉得屈辱,甚至在决定是不是要向打自己的人学习的时候,还要先问问是否符合自己的传统道德价值。

这就是大一统带给我们的价值观,潜移默化,无处不在,但却又经常习焉不察。甚至在很多时候,维护国家统一就是目的本身,不需要什么理由。大一统国家不仅意味着皇权专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更意味着结束了割据混战的状态,意味着更大范围的统一市场,更多可供开发的土地,更加丰富的物质生活。只有在这些基础之上,才能有更加繁荣的思想和文化,更多的发明和创造。

所以,虽然秦朝二世而亡,是中国历史上最短命的统一王朝,统一的局面仅仅维持了十四年就烟消云散了,六国复国,楚汉争雄,甚至一度出现了从郡县制向封建制的倒退,但统一的语言文字、统一的货币、统一的度量衡、统一的车轨轨距,这些更加基础性的东西并没有废除。即便是六国复国,也没有恢复各国的文字和货币,汉朝更是全盘继承了秦朝的整套政治制度。

虽然中国历史上多次出现了分裂割据的局面,但历史地看,每次分裂到统一,时间都在变得越来越短。如果从春秋战国开始算起,那么春秋战国的局面持续了六百年,从三国到隋朝大一统持续了三百多年,五代十国只持续了54年,一次比一次短暂,宋朝之后每次王朝末期都会出现大动荡,但再也没有出现持续分裂割据的局面。

也是因此,我们才经常说,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分裂是祸,统一是福,分裂不得人心,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因为分裂就意味着战争。

相关文章